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用这样一句祝寿的话,来祝贺徐福龄先生百年华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徐老早已逾越米寿,至于期颐,并正在稳步地向茶寿进军,我们由衷地为他高兴。
认识徐老,已有20余年了,在倾心地交往与耳濡目染中,对于事业和人生真的感悟了很多。徐老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可以归纳为“精忠真诚,和乐孝悌”八个字,也是八个方面。
精。技术精湛,学术一流。徐老是公认的黄河防洪专家,被誉为黄河防洪的“活字典”,在技术上深孚众望,屡建奇功。比如1949年,他主持沁河武陟大樊二次堵口就是实例。大樊堵口是解放区首次进行黄沁河堵口,由于缺乏经验,组织不力,第一次合龙未能成功,解放区治河机构遭到严厉批评,承受了巨大压力。受解放区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的重托,徐老负责二次堵口的技术事宜。他周密调查,细致研究,汲取了第一次合龙失败的经验教训,拟定了“疏导引河,双坝进堵”的正确方案,经科学组织施工,及时处理紧急险情,取得了二次堵口的成功。徐老学术造诣深厚,他参与编著的《黄河水利史述要》一书,勾勒出了黄河治理的历史概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编著一部系统的黄河通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忠。忠于祖国,甘于奉献。1939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河南沁河两岸交战时,相继在河堤上扒口水淹对方。当地政府为了减轻群众的淹没损失,迫切要求治河机构派员协助堵口事宜。河南修防处拟派徐老前往,当时徐老正准备结婚,但堵口任务紧迫,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抗日救亡。他二话没说,立马与同伴一起化妆前往,完成了测量、绘图与拟定方案任务。1949年,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响彻中原,国民政府治河机构大部南撤,其治河活动行将结束,面对上峰令河南修防处南一总段南撤的指示,徐老权衡再三,毅然决定带领全段职工留下来,参加人民治黄工作。并在人民治黄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吃苦耐劳,尽心竭智,做出了重要贡献。
真。办事认真,兢兢业业。徐老对待工作事业,一丝不苟,总是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这种可贵的品质,是本性使然,更是长期修养的结果。还在求学时,名师中有位陶述曾先生,既执教于河南大学与河南水专,又协助河南河务局防汛,是一位有真才实学、埋头苦干的水利专家。他的讲义因有许多插图公式,让别人刻蜡版时错处很多,陶先生很生气,索性就自己刻,不让他人代劳。而徐老承担刻蜡版的工作后,陶先生发现不但字体娟秀,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错的地方,徐老由此而获得了陶先生的赏识,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倾心交往。1938年,徐老在洛阳河南修防处工作,主要任务是整理以前的工程档案,把重要档案抄写一遍,以防不测。当时日军轰炸厉害,后方也不安全,常常有成吨成吨的炸弹投向地面,到处都是熊熊大火,酿成屋倒人伤的惨剧。修防处陈汝珍主任对工作人员说:你们的主要任务是躲飞机,不被敌机炸死,就是英雄。可见当时形势之严峻。徐老为了人和档案安全,就准备了一个布口袋,把档案材料都放在口袋里,仅把要抄写的文件放在桌子上。一听到警报,马上把文件塞进口袋,抱起口袋就跑。陈汝珍赞叹说:你这是与档案共存亡啊!徐老在学术和治黄事业中能有大的成就,和他的认真负责的品质密不可分。
诚。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诚实待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徐老的生活曾充满艰辛,战争年代更是如此,但徐老恪守道德底线,以诚示人,留下了不少佳话,还馒头款就是一例。徐老1938年因战乱逃离开封时,曾欠蒸馍铺曹掌柜一些馍钱,虽形势紧张,临走时仍专门向曹掌柜辞行。他对曹掌柜说:共欠你42元馍钱,我记的有账,你也记的有账。如果我两个月内回来,一定还你。如果不会来,以后也一定还你。历经数年战乱后,沦陷区早已物是人非,但徐老1947年参加完花园口堵口后,抽空到开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还曹掌柜馍钱。他诚恳地说:我来还你的馍钱,只是现在也不宽裕,就分三次还清吧。从这样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我们可以看出徐老的高尚人格,徐老还的是馒头款,坚守的却是做人的良心,弘扬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光荣传统。
和。和睦共事,有口皆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在一个集体里生存发展,必然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一个群体组织好,朝一个目标奋进,困难,在一个群体里和睦共事,也不容易。但徐老做得很好。总结徐老的经验,不外以下几点:首先是勇挑重担,不遗余力。1955年山东利津五庄凌汛决口后,黄委会要求加强凌汛值班,当时正值春节刚过,人员紧张,徐老主动要求增加值班时间,并在妻子即将临产之际,接受上级安排,赶赴山东指导堵口工作。1969年徐老已近60岁了,下放河南中牟农村劳动,队长考虑徐老年龄大了,为了减轻他的劳动量,让他给大家念报纸照记工分。但徐老除了给大家读报外,还坚持与大家一同下工,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其次是清廉公正,体恤下属。1942~1943年,河南遭遇严重饥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为了防泛新堤第三段全体职工的生活,作为段长的徐老一次次向驻军和地方政府提出救济请求,得到一些粮食后,都平均分给职工,从不多吃多占,也由此在职工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再次是心胸宽广,与人为善。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团队,互相之间不免矛盾不断,但都对徐老很信服。他的博学敬业,他的公正和善,使他拥有了独特的人格魅力与亲和力。
乐。端正心态,豁达乐观。徐老在《长河人生》里说得好:人生最重要的是做人,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失败。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徐老的一生,能把自己的志愿与时代的要求、民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中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从不干损人利己的事情。一生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在面对逆境时,也能直面挫折,愈挫愈奋,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孝。孝敬长辈,率先垂范。徐老结婚时,母亲已年迈,夫妻俩无微不至地照顾老母亲20年之久。当母亲过世时,由于正值国家困难之际,而个人又身处逆境,为了安葬母亲,他与妻子、年幼的儿子一起,把睡觉的棕床卖了,又幸得好人相助,向组织反映了情况,得到一些补助,才艰难地料理了老人的后事,树立了敬老爱老的典范。
悌。手足之情,感人至深。徐老兄弟姊妹多,但相处融洽,互帮互助。抗战胜利后,徐老的大哥因病从外地回来,和徐老住在一起,徐老虽然不宽裕,但仍然想方设法照顾病重的兄长,把他送到开封医院治疗,并找专人照顾,陪伴兄长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徐老夫妇对子女没有太多的说教,尤其是徐老一直忙于工作,很少管教孩子。但子女们都有良好的习惯,知道踏实做人,勤谨做事,尊敬长辈,追求奉献,这是徐老夫妇长期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的结果。
徐老今年100岁,加上这8个方面,正好108,寓意徐老平稳抵达茶寿之年。
衷心祝愿徐老健康长寿,如松柏,似星辰!
﹡徐福龄,字松辰,1913年5月生,浙江吴兴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工,著名的治理黄河专家与黄河文化领域知名学者。1935年开始从事黄河治理工作,矢志治黄事业近80年,为黄河治理开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的治河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提出的黄河下游不需要人工改道,目前河道尚可长期行河的观点,得到原水利部副部长、人民治黄事业的开拓者王化云的嘉许。他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的编写,并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防洪篇副主编。他开创了大型江河志书《黄河志》编撰事业,出版了《河防笔谈》、《续河防笔谈》及《长河人生》等专著。他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条报道,199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他于1956年、1983年创建、恢复了九三学社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凝聚、培养了潘贤娣、王留荣等全国人大代表和一批参政议政人才,曾受到九三学社中央韩启德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张亚忠主委的亲切看望与慰问。 ( 蔡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