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9日是张雪岩先生墓地修复工程竣工暨追思仪式1周年纪念日,我回首往事,无限感慨。
张雪岩,原名张松峰,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大常疃村人。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学者和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爱国基督教教会领袖,全国第一届政协代表,曾留学加拿大和美国并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34年创办《田家半月报》任社长兼主编,16年如一日,是我国现代最早面向农民办报的知识分子。1940年9月任齐鲁大学社会系主任、教授。1944年底与许德珩、潘菽等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并在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上当选理事、后又当选常务理事。1946年2月与梁漱溟、史良、章乃器等成立人民权利保障委员会,揭露国民党策划的“校场口事件”。1946年2月24日与张西曼、许德珩、吴藻溪等创立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并当选为理事兼宣传处主任和农民委员会负责人。1946年8月任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1948年初因支持“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爱国民主运动,受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同时应美国教会的邀请,在吴晗的帮助下经香港到了美国。从1948年冬至1949年春完成了横贯北美大陆的旅行演讲,大力宣扬解放区的福音,更是做到了到美国家门口掏心窝的壮举。1949年夏应乔冠华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1950年1月28日突患脑溢血在北京病逝,年仅49岁。正如纪念文章所说:“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化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从此,“田家损失一个踏实苦干的劳动力,新中国损失一个忠贞勤劳的服务员,国际上损失一个沟通中西文化的好桥梁。”为悼念这位为国为民操劳终生的爱国民主人士、知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为其举行了葬礼,葬礼由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主持。遗体葬在北京万安公墓,墓穴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烈士墓相邻,现李大钊纪念馆的墙外。
听族人讲,雪岩伯父见过我,我也见过他。而且,他那次回故乡——山东潍县大常疃村是为了完成-桩大事,也就是根据家乡(不论家中有几名女孩,只要没有男孩,就要过继儿子)的传统习惯寻求嗣子。现在看来,此事虽带有封建传统观念,但就那时来说,还是很隆重的——由村里的族长及族人共议,才把作为侄子的我续在了松峰的名下,成了他的嗣子。在称谓上,我没有改口,仍叫他伯父。我出嗣到雪岩的名下后,他再也没回老家,我只模糊地记得;1950年伯父病逝后,北京曾有人来家看过,询问过家里的-些情况,听说是国葬的。我作为他的嗣子,照顾伯母李耐梅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伯母也从心眼里把我当她的亲儿子对待,并把她娘家的亲侄女李春兰介绍给我为妻。我与伯母共同生活到1976年。1976年伯母到上海与菊魁大姐同住,不幸的是在我伯父去世31年后的同-天伯母也病逝了,享年86岁。
对雪岩的一生,因其处在白色恐怖年代,新中国刚建立就去世了,很多人不了解,况且从小在外他的原籍——家乡人更不知道。雪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直很困惑,了解他的人生是我多年的梦想。1981年我调入新组建的寒亭区政协机关工作后,我这颗自幼埋入心底的种子,再也压抑不住了。它使我打消顾虑,主动地,也是默默地开始了这次长期寻求伯父踪迹的历程。通过与菊魁大姐的通信,对伯父的一生,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又看到《人民日报》在1983年12月14日许老(德珩)的署名文章——《毛主席和九三学社》一文,文中介绍了伯父的一些情况。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了解伯父的信心和决心。亲朋好友也督促我,愿我能把雪岩的生平弄个明白。伯父生前的老朋友,如许老(德珩)、袁老(翰青)、薛老(薛愚)等,也纷纷致函于我,望我能把雪岩的史料抢下来。按照全国政协常委袁翰青先生的教诲和提示,在北京征集到了大量史料。在占据了大量史料后,才赢得了寒亭区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寒亭区政协于1991年编写出版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周培源题写书名的《张雪岩史料选编》专辑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对此我很感动。
但还有一个遗憾:张雪岩的墓地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墓碑被毁。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我与国华二姐到北京万安公墓咨询墓碑如何修复时,得到的答复是需要办理有关手续。如何办理手续就成了难题。由于我处在最基层,只能逐级反映,一封一封的写信,一次一次的等待,都石沉大海。于是,就亲自跑北京,但人生地不熟,一次次未果。当我1996年接到中共中央统战部同意给予张雪岩修复墓碑的来电后,此后不长时间,我突患脑溢血,再无能力联系落实墓碑的事了。等我康复后再去联系时,联系又中断了。但我坚信:党的政策一定能落实,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2005年我与二女儿张建伟(九三学社社员)再次致信时,引起了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等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的关心下,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张雪岩的墓地得到修复。并于2007年4月19日在北京万安公墓举行了张雪岩先生墓地修复工程竣工暨追思仪式,仪式由九三学社中央秘书长徐国权主持,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出席仪式并讲话,他说,“张雪岩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从他的光辉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和忠贞至诚的报国之情;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着我们九三学社老一辈爱国、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时间可以带走生命,但是永远也带不走张雪岩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缅怀张雪岩先生的光辉业绩,就要继承他的这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加强参政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雪岩墓地终于得到修复,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16年的奔波努力终如所愿,了却了我的心事,我激动的几夜未眠,真的无法表达我的感受。我心怀感激、感谢:一是感谢党的大好形势;二是感谢党有好的统战政策;三是感谢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四是感谢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五是感谢我的代理人(全国农业展览馆党委书记)王红谊及所有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亲朋好友。我会永远记着2007年4月19日这一天。这一天又是一个新的大的转折点, 2007年8月4日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岳庆平到家中了解雪岩遗物情况后,九三学社中央决定搜集张雪岩史料,出版《张雪岩传》。成立了由山东省副省长、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主委王随莲,潍坊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潍坊市委主委李传恒为组长的《张雪岩传》课题组,我为之感动,我与二女儿张建伟也很荣幸地受邀参加《张雪岩传》课题组,我们将尽其所能积极参与,我坚信搜集张雪岩史料的工作将会有新的突破,祝愿《张雪岩传》2008年取得圆满成功。张雪岩先生的平生事业在他去世50多年后再次得到充分肯定,如果他在天堂有知,一定会感到非常的快慰。作为他的晚辈,我终于没有遗憾了。我会教育我的子孙后代永远地缅怀他、努力继承和发扬他留给我们的这些优良品质和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注:此文作者为张雪岩先生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