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郑祖康:“九三”成员的良师益友


10月18日下午,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六届代表大会结束之后,我与董慧琴、张新生、姚文华、杨光辉四位老师一同去探望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郑祖康老师。当时见他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往,大家都很难过,不忍跟他多聊。但他面对病魔神情淡若,一如平常那般的坚定,当时我们就在心里祈祷,郑老师一定会创造奇迹,早日康复。万万没有想到,噩耗这么快就传来,郑老师昨天下午3点10分在中山医院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64岁。

郑祖康老师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他的《希望、努力与机会》一书以自己前30年的生活、成长经历告诉人们,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下,总要抱持希望,坚持努力,就会有个人发展和为国家奉献的机会。今天《解放日报》追记他的文章《“我的用武之地在我的祖国”》简略地记述了他在统计科学研究上勇渡壑云的成就、“管理管理学院”的才略以及对诗文的爱好等等,是一幅郑老师在复旦学习、工作、生活的极好素描。这里,我想仅从一名九三学社社员的角度,谈谈我所了解的郑祖康老师。

郑祖康老师是1994年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批准入社的。当时九三学社复旦大学委员会的主委是范承善老师,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主委是马文华老师,我担任委员会秘书工作。据范老师和马老师等人介绍,郑老师没有本科学历,却是我校数学研究所“文革”之后首批研究生之一,后来又仅用4年时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获得博士学位的当年(1984年)就毅然回到复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又很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大家都为郑老师这样优秀的人才加入九三学社而高兴。不久,郑老师被增补为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成为了一名社组织的基层干部。

1996年9月24日,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三届委员会成立,郑老师当选为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主委,我任宣传委员兼秘书,一部分工作直接由郑老师领导。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委员会刚刚成立,郑老师就对社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当时郑老师和我还都是社市委文教委员会委员,后来郑老师还担任了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也是我的领导。参加社市委文教委员会工作后不久,郑老师就提出了要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断层的问题,后来就由他负责这项研究。记得是在1997年下半年,郑老师亲自执笔撰写的有关高校青年教师断层问题的调研报告由社市委发给了社内外征求意见,我也拜读了这篇报告,觉得写得很好。我是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的,郑老师的专业是概率统计,我觉得这篇报告如果由我来执笔也不会写得这么好。郑老师为了九三学社的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真是下了功夫的。

1999年社复旦大学委员会届中调整,郑老师接任主委,我被增补为副主委。由郑老师担任“班长”,我们“九三”复旦这个班子一直非常和谐和团结,氛围很好,有一种大家庭的温暖感。郑老师后来先后担任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和复旦大学副校长,行政工作担子越来越重,公务繁忙,但最为可贵的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郑老师担任九三学社复旦大学委员会主委(包括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后担任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四届委员会的主委,以后还担任社市委副主委)并不是“挂名”的,而是亲力亲为,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商讨工作。

例如,为了筹备九三学社上海高校八基层联席会议第24次会议,郑老师多次召集我们开会,商量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开拓创新,将社市委“八高校联席会”这个品牌打造得更有影响力。2000年11月23日,来自全市各高校的100多位代表齐聚复旦,就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西部开发及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等议题畅所欲言,当时《联合时报》在头版对此次会议作了详细报道。在郑老师的带领下,社复旦大学委员会的同志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各校社组织的支持下,为会议编印了一本包括32篇论文的文集,使在会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志也能通过论文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录,此举得到了上级党委统战部门的高度赞赏。

对我在九三学社组织内的工作,无论是我在复旦委员会负责的工作还是参与社市委文教委员会的工作等等,郑老师一直很支持。前几年我一直参与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一些参政议政重点课题工作,尽管这时郑老师在社市委并不分管这些工作,但几乎每一个课题都能得到郑老师的关心和指点。2007年,我参与承担社市委“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办学机制,促进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课题,郑老师欣然应约,在他管理学院的办公室接受了我和我带的两位研究生的访谈,他还给了我们很多资料,充实课题的研究素材,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上海市教委后来对这项课题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我想,这项成果虽然没有署郑老师的名,但其中渗透了他的心血和经验。每想至此,我做社内的工作就多了一分动力。

以上所写的,仅仅是我所知道的郑老师与“九三”工作有关的只鳞片爪。我这人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与郑老师相识十六年,谈不上有什么“私交”,但深深感到,郑老师是我们九三学社成员的良师益友。郑老师的逝世,是我们九三学社不可弥补的极大损失。张新生老师昨晚来电告知郑老师逝世的消息,我说不出更多的话,只是说:郑老师是好人啊!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这么早就离开我们了呢?

郑祖康教授的精神、风范和思想千古!(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