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我心目中的赵公


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我一直在赵公的直接领导下工作。那时,赵公是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组织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我是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相处近4年的时间里,他的政治态度、工作精神、为人处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他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对党无比忠诚、无限热爱。

在我的记忆中,九三学社中央机关在北京安定门外大街55号办公时,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组织一次中央学习会。参加学习会的人员,除了社中央机关的同志外,还请一些机关外的社员参加。1999年夏天的某一天下午,中央学习会的内容是讨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会上大家发言踊跃。几位同志比较客观地谈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只有一位社员的发言比较偏激,他说:朱镕基等人访问美国,同美国谈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特别是在农产品问题上是卖国行为,这样的政府是卖国的政府。这位来自机关外的年轻社员的发言,引起了社中央领导的注意。会后的第二天上午,我到赵伟之副主席的办公室,他正在和金开诚副主席谈论昨天下午的学习会。他对那位社员的发言表示不满,他不愿意听到自己领导的社员讲那些与共产党离心离德的话。他强调要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此外,我也偶然听到过两位副主席对共产党内腐败问题的议论和担忧。

从两位副主席的议论中,以及近4年的一起工作,我深切的感到:赵伟之副主席与我接触过的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一样,无论是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还是在重大政治事件中,都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虽然组织上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思想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与共产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对共产党肝胆相照、无比忠诚。

二是,他工作思路清楚,责任心强,工作抓得紧,为九三学社的组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9年,75岁高龄的赵伟之副主席,除了兼任组织部长外,还分管机关日常工作及参政议政部、研究室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他知道2002年12月社中央换届的时候自己将离开领导岗位。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上述情况放松组织工作。相反,工作抓得更紧。他对我说:“我不能到交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就对人家说,你来干吧。”我明白他的心思,他是想把自己多年的组织工作经验以文件的形式总结出来,留给接替他工作的副主席。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重视组织制度建设。他对九三学社的组织工作状况了如指掌,他认为组织制度不健全,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在他的领导下,1999年5月份我们在总结九三学社组织工作多年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强组织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他认真做了修改。文件就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发展工作、社员管理工作、各级委员会工作规则进行了规范。1999年6月上旬,在九三学社全国组织宣传信息工作会议上,他让与会人员讨论修改了这个文件。1999年6月30日,经社中央十届六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印发给全社各级地方组织贯彻执行。为了推动《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强组织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的贯彻落实,解答地方组织提出的有关问题,交流组织建设方面的情况和经验,他支持我们于1999年11月创办了《九三组织工作通讯》。由于社中央紧抓文件的落实,全社地方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九三学社的组织制度建设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他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社中央常务副主席王文元1999年8月31日批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已议过多次,是否也参照兄弟党派的做法,搞个文字材料,进一步把这项重要工作开展起来。请伟之同志酌。我社的组织工作条例是个很不错的文件。”他十分重视这个批示,2000年上半年他让我们研究总结了21个省级组织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经验,起草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6月初,他让参加组织工作会议的同志对此稿进行了讨论修改。6月28日社中央第十届十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这个文件。使后备干部人选的物色、考察、培养、选拔工作更加规范。对推进我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2000年年底,按照文件要求各地方组织陆续报来了一千多名后备干部的名单和登记表,为2002年省级组织换届储备了人选。

他重视基层组织建设。2000年6月初,赵伟之副主席主持召开了九三学社中央组织工作会议。会上总结交流了基层组织工作经验;表彰了61个先进基层组织。常务副主席王文元同志和副主席赵伟之、金开诚同志,代表社中央为先进基层组织的代表发了奖品和荣誉证书,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王文元和赵伟之两位副主席在会上讲了话。随后社中央组织部编辑出版了《九三学社先进基层组织工作经验汇编》一书,赵伟之副主席让我们免费发到社的每个基层组织。为了搞好这次先进基层组织的评选表彰工作,省、市级领导班子和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总结推广了许多基层组织工作的典型经验;这次组织工作会议后,大家更加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极大的推动和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事后赵伟之副主席对我说:“没想到下面那么重视,反响那么大。”

他参与领导并直接抓了2002年社中央和省级组织的换届工作。2002年社中央和30个省级组织的换届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巨大、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它实质上是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实,领导权的交接、更替,是一件十分敏感、政策性很强、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搞好这次换届,社中央成立了以吴阶平主席为组长、王文元常务副主席为副组长的换届领导小组,下面成立了组织工作组。组织工作组由赵伟之副主席、陈抗甫副主席和我,三个人组成。换届工作中的大事,由社中央换届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定。换届工作中大量的具体事项,由组织工作组去办,分管组织工作的赵伟之副主席直接抓了换届的日常工作。在赵伟之副主席的领导下,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组织部全部精力用在了换届工作上,直到2002年12月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其间,赵伟之副主席让我们及时制定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2002年省级组织换届的意见》、《关于九三学社中央2002年换届的意见》、《关于做好2002年省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一系列文件和详细的换届工作计划。使换届工作思想明确,有所遵循,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把换届文件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社中央召开了常委会、全会、组织工作座谈会等等,赵伟之副主席参加或主持了这些会议。其间,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我陪同赵伟之副主席和陈抗甫副主席对30个省级领导班子人选同有关部门的协商、下去考察、届中调整、组织构成人员年龄情况分析等等。在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2002年3月28日至8月9日,九三学社30个省级组织陆续召开了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省级组织换届工作。实现了社中央关于2002年省级组织换届文件规定的各项要求。2002年8月中旬,赵伟之副主席让我在主席办公会上,作了《关于九三学社省级组织换届工作总结》的汇报。汇报后,王文元常务副主席说:“这次省级组织换届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洪绂曾副主席说:“正宗、规范。”[注:这个《总结》经主席会议通过后印发给各位常委,并刊登在2002年8月22日第7期《九三组织工作通讯》上。] 这时,赵伟之副主席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次省级组织换届圆满成功,不仅是社中央、地方组织和统战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包含了当时已经78岁高龄的赵伟之副主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无私奉献。30个省级组织换届的圆满完成,使一大批优秀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进一步改善了领导集体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为我社在新形势下履行参政党职能、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2002年12月3日至8日,九三学社第八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社中央领导核心顺利实现了政治交接。在“八大”上,赵伟之同志退出了领导岗位,不再担任副主席和组织部长,被推举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到此,他为自己多年呕心沥血的组织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三是,他平易近人,爱护家人,关心同志。

他平易近人。赵伟之副主席对于每次来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的地方同志,总要派我们去社院看望他们,并在学习结束前请他们来机关座谈。听取他们的学习体会,介绍社里的工作安排,与他们一起吃饭并在社中央大门前合影,会后让我们把照片寄给参加座谈的每个同志。这项工作基本上成了一个制度。使每个来参加学习的同志到了社中央,就有到家的感觉。

他爱护家人。赵伟之副主席和夫人相濡以沫。中午开会不管多晚,他也要回家吃饭。他说:“老伴等着我吃饭,我不回去老伴就不吃饭。”他夫人眼睛不好,他动情的说:“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清了,另一只眼睛视力也很差,现在要想办法保住她的这只眼睛,要不然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赵伟之副主席2002年年底得了肺癌,动手术前,组织部的全体同志到医院看望他时,他夫人流着眼泪担心手术出问题。赵伟之副主席对我们、更是为了安慰他夫人说:“已经快八十了,即使死了也够本了。”2011年5月28日向赵伟之副主席遗体告别的会上,我看到他的夫人悲痛欲绝,我握住她的手,情不自禁的说:“老大姐,多保重!”。我再一次见证了他们夫妻感情的深厚。

他关心同志。不管是领导、还是一般同志得病后,赵伟之副主席总是问长问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我记得,我因疝气动了手术后,他对我说:“疝气一般是因为搬太重的东西造成的,注意不要搬重东西。”

至于他和我之间的关系。我退休后一位领导同志说我是赵伟之副主席的嫡系。这很容易使人想到蒋介石的嫡系。其实,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个人利益的交往。为了搞好工作,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多一些。那是因为他是我的直接领导,我是他的唯一副部长。从年龄上说,他比我年长22岁,可以算作长辈。但是他对我十分尊重,每次地方组织来社中央汇报工作,他总让我参加。在地方同志面前,他称我为“老王”或“贵忠同志”。他称我为“老王”,我实在不敢当。他对我尊重,我自然更加敬重他。当然,在工作中,在个别事情上,我们之间也有过不同看法,甚至彼此都很不愉快。在生活中,他爱吸烟,我反对烟,每次外出开会我最怕与他同乘一辆车。但是我们谁都没有记恨过对方。其实,和而不同是很正常的事。

2011年5月22日,赵伟之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共产党的无比忠诚,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同志对亲人的满腔热忱,在我的心目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九三学社的同志应该认真学习和永远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