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宝(1895-1997),著名育种学家,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曾经参与创建九三学社,担任过九三学社第六、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系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农学专修科。1928年,发表对我国小麦科研和生产均有重要意义的论著《中国小麦区域》。他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学、土壤微生物学等课程,同时参加作物育种工作。1932年,金善宝留学归国,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编著了《大豆油分及蛋白质》、《近代上米良种法》;1934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为中央大学农艺系教授的金善宝随校迁到重庆沙平坝。在渝期间,经常参加“自然科学座谈会”活动。抗战时,多次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捐款捐物,以表达对八路军抗日将士的仰慕和慰问;当他得知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立即将自己多年搜集的小麦品种,又经过整理、鉴定选出最好的品种,包装好送到《新华日报》社,转交延安,以满腔热忱和多年的科研成果为抗战做出了贡献。1948年,台湾台中农学院聘他去任教,遭到他断然拒绝。1950年后,被国务院任命为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南京市副市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次年荣获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并于同年(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成立,金善宝任副院长,后任院长至1982年退居二线,被国务院任命为名誉院长。1986年,成为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永久荣誉会员。1997年6月在京逝世,享年102岁。
金善宝一生潜心致力于小麦科学研究,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优越自然条件,提出小麦异地加代繁育的设想,经过多年努力,取得成功。一年可繁育三代,把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时间从十年左右缩短到三四年,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的里程碑。“南繁北育”成为农业科技界广泛应用的术语和育种方法。“文革”中,他被勒令靠边站,在那“横扫一切”的岁月里,金善宝排除干扰和阻力,想方设法按计划继续科学研究工作,筛选出经过地理差异、自然变化、病害考验的具有广泛适应性“京红号” 小麦良种,在10个省、市、自治区的29处评比试验中,24处平均亩产第一,其中有些平均单产超过当时风靡世界的墨西哥小麦的一、二成。1976年推广种植60万亩。该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上个世纪80年代,他和他的学生、助手们又育出春性小麦新品种,在黄淮麦区增产非常显著,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金善宝自撰或组织编撰有大量论著,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成绩斐然。其中,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主编的《中国小麦栽培学》,被学界认为起到开篇启后的作用。与他人一起主编了第一部为我国现代小麦栽培品种立传的历史性文献《中国小麦品种志》。80年代,与他人一起主编的《中国小麦品种及其谱系》获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