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涂长望在抗日战争中


涂长望出生于以宗教为职业又崇尚新学的贫寒之家,童年生活的艰辛,使他萌发了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为中国人争气的志向。读书期间他受“五四运动”和北伐革命浪潮的影响,参加过人民群众举行的孙中山追悼会和“沙基惨案”后的罢课斗争。1930年,涂长望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北省官费留学考试,取得了留学英国的资格。他选择了从陆路经苏联到英国的行程,先乘海轮到大连登岸后,见到日本人、日本兵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很是气愤。他们一行去哈尔滨要坐日本人的火车,当火车驶过东北平原,沿途的森林、矿山、肥沃的黑土地是那样辽阔无垠,那么丰富的物产而今却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肥肉,涂长望与同行人扼腕痛惜。

1931年春,涂长望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气象系潜心攻读气象科学,由知名气象学家沃克教授指导。由于他的勤奋努力,深得导师和同行们的喜爱。期间,写成“中国雨量与世界气候”的论文。当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长江大堤决口湖北武汉10多万人丧生。正在研究气象雨量预报的涂长望为此感到震惊和揪心,痛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所学气象预报知识早日为祖国、为家乡人民造福。

“九•一八”事变,使海外学子们认识到蒋介石不仅是革命的叛徒而且是民族的罪人。中国的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只有靠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每当留学生中的国民党右派散布:“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时,涂长望都站出来与之辩论,并赢得热烈掌声。作为积极分子涂长望参加了第三共产国际组织的各种活动,加入了英共华语组的外围“旅英华侨反帝同盟”,并担任该组织文书。他们为侨胞开办义务夜校,宣传反帝救国的思想,出版同盟的刊物《反帝》。

1934年春,“旅英华侨反帝同盟”决定派一批人去苏联参加“五一”劳动节观礼活动,因涂长望工作积极,“旅英华侨反帝同盟”的领导杨秀峰和成员们均推举他去,这也是涂长望早已盼望的事。涂长望等一行六人在苏联受到热情接待。回到伦敦后,他向英共华语支部的共产党员领导交心,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富裕。表示愿意参加共产党,希望尽早回国参加实际斗争的强烈愿望。不久以后,在杨秀峰、于炳然两位党员介绍下,涂长望被批准为英国共产党华语支部党员。

1932年秋涂长望获气象学硕士学位,并成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第一个中国籍会员,进一步又攻读地理学博士。就在还有几个月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之时,收到中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气象研究所创建人竺可桢先生来信,信上说国内急需气象科研、教育方面的高级人才,有意聘请涂长望为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涂长望感到回国报效祖国、投入国内革命斗争的机会来了,尽管获得博士学位可日后名利双收,但他还是毅然中断留学生涯,回国为振兴祖国气象科学事业而义无反顾。乘海轮抵上海,后去南京北极阁气象研究所赴任。

1934年,正在英国留学的涂长望接到竺可桢发来的邀请,告诉他国内急需气象科研、教育方面的高级人才,征询他意下如何。涂长望立即复函,表示愿意回到祖国,为发展中国的气象事业而努力奋斗。归国后,涂长望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研究员。1935年4月,涂先生被选为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兼学会刊物总编辑,此后一直参加该会的领导工作。1935年夏,竺可桢安排涂长望去北平清华大学培养气象人才,在地理系开设气象课程,讲长期天气预报。他讲动力气象采用的是最新的《物理动力气象学》教材,在中国气象教育史上尚属首次。除本专业的学生程纯枢、郭晓岚、张乃召、蒋金涛等,整个地理系以至物理系的学生都有人来听涂先生的课,在教学之余,涂长望积极地寻找党的组织,急切地盼望见到英共华语支部已回国的同志们。 他积极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是最受学生喜爱和敬重的教授。在这期间,许德珩和夫人劳君展到清华大学演讲,怒斥反动当局镇压革命学生,涂长望与很多进步教授都站在爱国学生一边,在与他们并肩战斗中,涂长望发现并找到了英共华语支部回国的同志:杨秀峰、徐冰、杨亦周等。大家相见分外高兴,又可以共同战斗在一起了。

1936年1月27日,“北平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到会者300余人,涂长望被选为常务理事,会上通过了《北平文化界救国会第一次宣言》,149名北平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宣言上签了名。

1939年,在蒋介石的陪都重庆,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来轰炸,时不时有防空警报拉响,气象研究所内迁到重庆的临时所在地曾家岩是敌军轰炸的重点。国内社会政治混乱,气象研究所小环境也很糟,内迁后所里的书箱还都没打开,很多人不安心工作,而涂长望却坚持工作,没有中断气象科研反倒锻炼出临危不乱的本领。作为气象学专家,涂长望虽不能上前线杀敌,但是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于中国空军和前来援助的美军,希望他们能掌握中国高空气候的规律,多打胜仗。抱着这样的信念,涂长望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在极其简陋的设备条件下收集资料,潜心研究中国气团的性质、公布、特点和影响,写成了《中国自由大气气候状况的初步研究》、《中国的气团》等论文,为当时的空军作战提供了气象依据,不仅对中国的航空事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应用价值,而且为中国年轻的空军和盟国苏联、美国支援中国的空军飞行做出了直接的贡献。他的工作精神和高度责任感得到竺可桢先生的赞扬和同行们的钦佩。

1945年,延安出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成立了红色政权的第一个气象台——延安气象台。气象观测仪器、通讯设备是从美军观察组接收过来的,第一任负责人张乃召就是涂长望当年清华大学的学生,后来奔赴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学生蒋金涛也相继参加了革命,均早期到了延安。延安气象台成立没多久,就为毛主席飞赴重庆谈判作了气象服务。美军观察组包瑞德上校还提出应在解放区建立观测网。叶剑英参谋长亲自抓此项工作。鉴于气象台的初建,国民党又封锁延安,极缺技术资料和专业书籍。蒋金涛想到了向老师涂先生求援,她当时正好在重庆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工作。重庆正处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领导派了一位同志保护她前往沙坪坝找到涂先生。蒋金涛向老师谈到延安气象工作情况,美军的仪器非常先进,但图书资料基本没有。涂长望先生听后非常着急,很想为解放区做贡献,对她说:“我不怕特务光顾,等我将你们需要的资料弄齐,亲自送到你们办事处去。”不几天后就找了一些有价值的气象期刊、书籍,用一张空白天气图包好,不顾经常有特务盯梢、监视,机智勇敢地把一大包书籍、资料送到了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当工作人员把资料包送到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对涂长望关心延安气象工作十分满意,他细心展开外包装的那张天气图,看到图本身就是国内、外气象台站分布图,拿起笔在图边上批注道:“这张图不要丢掉,可能有用。”周恩来派人把那包资料书籍送到了延安,由于延安党中央机关正值撤离,气象台先到瓦窑堡,后又撤至山西,故这包珍贵气象资料辗转多日才收到。当年解放区的气象员邹竞蒙(40年后身为中国气象局局长的他)提起此事仍对涂先生充满敬意。

回顾历史,革命前辈们为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安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发挥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令人深感钦佩,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涂多彬:涂长望之女,九三学社气象局支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