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公是九三学社中央长期分管学苑出版社工作的领导,从1987年出版社成立,直至金公退休。记得还是在2002年我社成立15周年时,金公对我说,我很惭愧啊,没有为学苑出版社做什么贡献。我当时就说,金公,我不同意您的说法。可惜由于周围人很多,没有能够展开讨论我为什么不能同意金公的说法。从那以后几年里,尤其是去年金公病重之后,我常常想起金公的话,也一直后悔没能告诉金公为什么我认为金公对学苑出版社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感谢今天的追思会给我一个机会,把思之久矣的话讲出来,作为对金公的缅怀。
刚才北大的王岳川教授也讲到,金公教诲学生要“兢兢业业”地做学问。这充分体现了金公治学的严谨、认真的精神。同样,金公曾多次叮嘱我和社里的同志:出版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那么多的环节,那么多不同的作者和内容,每年动辄出版上百部图书,字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而其中一个字、一句话出现的问题,都可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对国家、人民,也是对九三学社的信誉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千万马虎不得,必须时时分分秒秒兢兢业业的工作。金公的这些叮嘱,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如果说这么多年来学苑出版社没有犯什么罪不可恕的大错,与金公的叮嘱是分不开的。
讲到这里,我要说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大概4年前我社计划编写一本《中国古典名言录》,拟收古代中国各家思想精华语录,除附白话文之外,还要有对应的英、日、韩文。我向金公汇报了设想之后,金公说这是好事,对于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不过这本书也非常难编,因为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儒、道、释、医、兵等等各家学说互为补益,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化整体。金公不但推荐作者,还几次为我们答疑释惑。我原想等书稿加工成熟了,再请金公写总序或是题写书名,因为我知道金公要求很严格的,拿出来的东西不像样,他老人家那一关是通不过的,休想请他写序或是题书名。直到去年5月份书稿定稿了,包括三种外文的稿件也全部审定完毕了,可惜那时金公已病倒,动了手术,我无法再提出不情之请。现在书已出版,留下了这一遗憾!
我社十几年来,致力于从出版的角度抢救与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应当说依靠一点一滴持之以恒的努力,做了许多为学术界、党政部门和老百姓称赞的实事。这与金公不时的点拨也是分不开的。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在到学苑出版社工作之前,虽然一直做编辑工作,但也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我从来未系统学习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科目,仅仅能称为爱好者而已。我社的工作开始于十几年前,当时整个社会对中华文化十分淡漠,不像近几年这么热。尤其是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如果没有金公的指教,我很难认定记录与弘扬中华文化遗产的出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也很难坚持走下来!因为:毕竟我非内行,要边干边学;毕竟做这方面的工作是要付出很多的;毕竟是要动员说服出版社的同志齐心协力一起干的。
这两年“和而不同 ”的提法日见普及,而据我的记忆,金公起码在10年前已经不遗余力的提倡、阐释“和而不同”。他认为“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当然,我这样理解可能不符合金公的想法,但我确实这样认为。我没有去思考过“和而不同”的学理,我体会金公的讲的“和而不同”,是指宽容、开放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做事的态度。得出这样的体会,这一方面是来自金公的“言传”,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来自金公的“身教”。金公的为人处世,时时处处体现宽容、开放的“和而不同”。而这种中华文化传统的“和而不同”,到了现在,应当说与九三学社和北京大学一贯追求的“民主与科学”可以对接。宽容、开放才能民主,民主才能保障科学发展。实际上,出版工作,无论是选题、与学者交往,还是研究如何制作、推广并落实,宽容与开放,民主与科学,都是成功的必要保障。这些年来,我们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受到了金公教导的强烈影响。这些想法,说实话,以前我没有思考过。最近在回忆金公时,我才突然感悟到。
最后我想再说一件事。过去金公多次表示,他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绝不在学苑出版社出他的著述。金公的理由有二:一是绝不“以权谋私”,二是不愿让自负盈亏、惨淡经营的出版社增加负担,用金公的话来讲:全国有好几万社员都有出书的水平,而他们的著述绝大多数都是要赔钱的,如果因为我在你们社出书,大家都来出书,你们出版社怎么承受的起呀。我社对金公的爱护记忆十分深,也深深感激。直到2007年国庆节前夕,我对金公讲,现在您已退下来了,您定的“绝不在学苑出书”的戒律应当失效了吧?我知道金公的著述已在好几家出版社出版过,而金公在书法上研究甚深,作品颇有特色,但一直没有出版过让他老人家满意的书法作品集。因此,我力劝金公考虑出版一部书法作品集。这次金公终于松口了。但是他说,最近对于书法艺术有新的感悟,不过现在那种感觉还比较朦胧,估计再有二、三年,书法会有大变化,那时再出版,可能会更有意思。我至今清晰记得,当时金公在说这番话时,笑容中闪现出一种神秘的光芒,也许我这样讲太不恭敬,我感到金公目光中有一种儿童般的欣喜、憧憬的神情,十分可爱。于是我当即说:那金公就这么约定了,等您觉得时机合适了,就在我社出版您的书法作品集。谁想到,时间仅仅过去了半年,金公病倒;又仅仅过去半年,金公走了。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金公病危期间,我曾向赵婉琴老师转达了我社社委会通过了一个建议,希望过段时间,请赵老师、金舒年与金公在书法方面的学生、知交一起,精心选取能够代表金公喜好、志趣的书法作品,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一部《金开诚先生书法作品集》。一可用来缅怀金公,二可让更多人了解金公颇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以及其中蕴含的金公所追求的“大道”。
我社三层门厅悬挂着金公的题辞“朝乾夕惕”。我和同事今后每天都将谨记金公的教诲,晨起闻鸡起舞,昂扬向上;入夜三省吾身,少犯错误。用出版一本一本的好书,来告慰金公的期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