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爱国知识分子典范西南交通大学王柢教授逝世


2013年10月8日上午9时10分左右,103岁高龄的王柢教授在家中于睡梦中平静安详的离世,为他跨越百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划上了最圆满的句号。

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黄润秋,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戴晓雁向王柢教授敬献了花圈;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九三学社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向王柢教授敬献了花圈。戴晓雁一行在王柢教授悼念签名簿上签名,缓步走到王柢教授遗像前,向王柢教授深深的三鞠躬,驻足致哀。

王柢教授1955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四川省委顾问,是九三学社四川省和成都市备受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秉承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宗旨,以自己崇高的爱国主义风范、执著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学术思想感召和引领九三学社的后来人,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九三人的人生榜样。

王柢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是我国铁道工程专家、综合优化工程决策原则的创立人,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呕心沥血的教育家和淡定睿智的社会活动家,是历尽磨难赤诚爱国、学贯中西润泽后人的高尚学者。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王柢教授作为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材料试验所所长,冒着生命危险违抗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将交通部材料试验所的人员和设备全部留在大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建院奠定了物资和人才基础。王柢教授自1949年起,应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顾宜孙教授之邀留校执教,担任唐山铁道学院铁道系第一任系主任,与西南交大结下了深厚情缘,一路走过六十多个春秋,为共和国培育了第一代铁道站场设计的栋梁之才。他率先提出综合优化工程决策原则并积极进行探索研究,倡导应用,对我国工程决策纳入科学化轨道做出了贡献,并在1985年为“侯月线”的设计解决了关键性难题,为国家节省了近3亿元的投资。王柢教授勇于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即使在被错划成“右派”,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他也不失信念,不失做人的原则和品行。他淡泊名利,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让他教学他就教学,让他烧锅炉他就烧锅炉,不能搞教学他就搞研究,潜心学术,耐得住寂寞,平静的对待生活的厄运,不改风格,不移本性。在90岁高龄之际,他还用他的那台老式英文打字机一个词一个词的敲打,撰写出了他最后一本英文专著,并获出版。他在90岁之后还翻译了大量的外文资料,毕生奋力于学海,笔耕不辍,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

在王柢教授家窗明几净的客厅中央,高高悬挂着社中央韩启德主席手书的“和而不同”四个大字,这是2010年5月,在王柢教授100华诞的生日庆典上,戴晓雁主委代表社市委亲手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在王柢教授家中客厅墙上,还悬挂着社中央邵鸿副主席2010年10月10日读了王柢教授的诗集后手书的感慨:

“读柢翁百岁华诞纪念诗文集感赋

沧桑百载     吾社之光

奉献为国     骥志未央

诗笔如摄     本真留香

敬寿耄贤     松柏无疆”

睹物思人,戴晓雁非常感慨。戴晓雁与王柢教授的子女一道回忆了王老百岁华诞的生日庆典盛况。戴晓雁说,他把王老百岁华诞的纪念诗集送给社中央后,邵鸿副主席读后深受感动,于当晚在宾馆撰写了此诗文。社市委把邵主席的诗文装裱好送给王老时,王老是那么的高兴。今天,再次看到王老家中客厅里悬挂的社市委赠送的韩主席的题字和邵鸿副主席的诗文,老人家如此热爱九三学社,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感动。联想到王老生前心系九三学社,关注九三事业发展,关心九三年轻社员成长,2010年春节前到王老家中拜年时,他特别叮嘱我们“一定要把九三的事办好”,令人不胜感佩。戴晓雁向王柢教授的子女表示,社市委将会好好整理和宣传王柢教授的事迹,使王老一生信奉的“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和对九三学社的热爱之情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王柢教授的子女感谢九三学社长期以来对王老的关心,感谢戴主委及社市委领导多次到家中看望王老所给予老人的安慰和温暖,感谢九三学社西南交大委员会和社员对老人家的长期关爱。他们说,王老一直视九三学社为自己心中的精神家园。

10月11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市殡仪馆为教授王柢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学校党委副书记何云庵参加了告别仪式,全校师生代表给王柢教授最后送行,并向王柢教授的亲属致以深切慰问。王柢教授将与他亲爱的夫人合葬于龙泉驿燃灯寺公墓。据悉,国家博物馆将收藏王柢教授部分遗物。

王柢教授逝世后,自发前往王老家中吊唁的西南交大师生和九三学社社员络绎不绝,大家都前来向这位可敬的老人、正直的学者表达深深的敬意。

王柢教授安息!(余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