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这一天,阙先生走了。之前几天,得知先生病情转重,我去探望,向他招呼时,他还能睁开眼看我几下,却也实在没有想到,他会走得这么快。好在他走得很平静。我是学医的,深深知道先生近些年来是受到病痛怎样的折磨。对于一位饱受病魔摧残的87岁老人,这样平静地离去,大概也算是一种解脱吧。先生驾鹤远去,我只能作如是想,聊以自慰。
阙先生是著名的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是国内较早开始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学者,也是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专业的创始人。在半导体材料的研究领域,他拼搏攀登几十年,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开创性成就,为国人争了光。作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他始终坚信在中国的土地上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即使是在“文革”那样的非常时期,他也没有放弃这个信念,正是在1970年,他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高纯硅烷及多晶硅生产的成套技术研究。这套技术成为我国此后数十年生产高纯硅烷的主要方法。
阙先生曾说,他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寻找有发展前途的高水平课题,又要照顾到本单位乃至我国所具备的实际条件,量力而行。他还说,科学研究不能“人云亦云”、“凑热闹”,搞低水平的重复,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技术思路。先生的这些教诲,看起来朴实无华,却字字闪耀着“九三人”科学精神的光辉。这些年来,先生所遵循的原则和他给予的教诲,一直让我受益。
阙先生是杰出的“九三人”。他是老九三,1984年入社,今年恰好30年。去年底,先生留下一篇文章,叫《我的九三情结》。在文章里,先生述说了他从入社到担任两届社省委主委的心路历程和所做的主要工作。据我所知,先生在难以忍受的病痛之中,对这篇文稿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审核。他最终选择“情结”这样一个最高程度的词语,用在标题之中,想来必是非此词不足以表达他对社组织的感情。我虽是先生后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能够理解这样一份深深烙在心底的无可抹去的感情。“九三情结”,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遗产。
阙先生担任社省委会主委十年,他为浙江九三学社组织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载于史册。我想,我在此也无需赘述。作为省委会的主委,先生留给我的宝贵财富,是我受用不尽的。每次去看望他,聆听先生的教诲,都使我受益匪浅,深知其中的甘苦。先生那时身兼多职,浙大副校长、省政协副主席、社省委主委、省科协主席,此外还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生曾说:“我的科研业务主要是在空余时间想。”在如此繁忙的状态之中,先生始终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社省委的发展上。他对九三学社的这样一份心,一直都在激励我、鞭策我前进。
阙先生无疑是人中之杰,但他始终都是平易近人的。先生发言,从来不拿腔拿调,一贯都是突出重点,言简意赅,从不拖泥带水。这大概也是他科学家气质的一部分。与阙先生有过一定接触的人,都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人格魅力。这魅力从未被院士称号的光环和各种头衔所掩盖。它是从先生的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有人把这样一种魅力概括为“正直与无私”。先生以他一生的为人,为“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句格言作了生动的注解。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主委姒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