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阙端麟先生生前口述编辑)
我加入九三组织已经快30年了,从对九三学社谈不上有什么较深的认识到担任副主委、主委到退下来。社里的同志希望我回忆一些在九三开展工作的情况。这么多年了,对社组织肯定有较深的感情,也参与或领导了一些社内工作,把一些很不全面的回忆留给后来人吧。
从加入组织到两次任主委
1984年,当时的浙大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找我谈话,问我是否考虑参加九三学社。我对九三还没有多少认识,比较犹豫。过了一些时候,九三前辈朱祖祥、陈立同志联名写了一封信给我,希望我参加九三。这次我没有推辞,就接受了。
1992年,我当选为九三学社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主委,更感受到了一个参政党负责人肩上担子的分量。后来又连任了第四届委员会主委。89年14号文件出台后,我的体会是第三届省委会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参政议政。第四届省委会在着力抓好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机关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调研,着力参政议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的重视,得到了社中央的充分肯定。
那段时间非常忙,都是两三方面工作同时要处理。一边是浙大的行政工作,白天都是在做行政工作,我们的研究单位摊子大,有很多人,我主要是创新的坐标的问题;一边是九三的工作;我的科研业务主要是在空余时间想。后来省里头的工作也上去了,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协科教委员会主任,也有大量的工作。但我始终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浙江九三的发展上。
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回忆起来,浙江九三各方面的工作不断健全起来,和省委统战部的领导、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许多事情都是跟统战部联系,听从他们的指导、指示。我们跟统战部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老的崔部长崔成信,到小的崔部长崔云溪,到后来徐长福、李青部长等,我们当时的交往都很多,从开始认识到后来是朋友,可以说是挚友,很多的事情都是向他们请教。记得每年夏季民主党派领导都要参加暑期读书会,一方面学习,一方面交流。1995年的会上,我还提了几点建议:谈心会制度建立已三年,但谈心不够,有点“机械化”,或者有点像现场办公会;参政议政民主党派自身要增强意识,但是政府的渠道还不够通畅,联系不紧密,并且缺乏时效性。时任统战部副部长的刘延东同志也非常关心我,在杭州开的几次座谈会都听我发言,谈了她的意见。
我们浙江九三也得到了九三中央同志的很多关怀、指导。比如说原社中央副主席徐采栋,因为我跟他有点算同行,是同一学科,所以从认识开始,他就对我很关心,经常联系。社中央很多主席、副主席,像王文元来浙江视察都是我陪同的,这也是促进我们工作的方面。
参政议政重头戏
在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浙委(1990)6号文件和1990年6月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经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社省委对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步增强,组织机制不断完善,工作逐步开展。如何提高浙江九三的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地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悬在我心头的问题。1992年7月31日,经社省委三届一次常委会议通过,聘请了马湘平等13位社内有一定影响的老教授、老专家和担任政府工作的同志为首批特约研究员。这一做法后来也一直有。同时经过反复思考和与九三同仁的商讨,我决定选择一批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供给省委省政府决策时参考。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气象灾害频繁,我提议由社省委委托社内气象灾害专家着手研究。经过数月的认真调研,完成了这一课题,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团体提案。在省政协七届二次全会上,省九三学社作了题为“强化减灾意识,加强科学研究”的大会发言,呼吁加强对我省自然灾害预防的资金投入和科学研究。这个提案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被评为1994年度省政协优秀提案。
三农问题是我早些年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国农业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农业本身要企业化,要有能人来办农业,来经营,要研究农业如何深化改革,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1995年,我提议省九三学社配合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农业问题的调研,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在第三届省委会期间,省九三调研组先后五次深入萧山、宁波、湖州和鄞县、安吉等地,对农业产业化进行调研。同时,发动全省9个省辖市及3个县级市的九三市委会对这一问题同步进行调研,又召集农业专家、教授进行研讨,最后形成了《关于我省农产业化问题的调查报告》,上报给省委。《报告》就我省农业产业化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对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李泽民作了重要批示:“九三学社省委关于我省农业产业化问题的调查,内容翔实,建议大体可行。农业产业化问题符合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也符合我省实际,这方面我们已有一定基础和成功经验,调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请锡荣同志和省农村工作办公室、农业厅认真研究并采纳。”我们还根据调研成果,在省政协大会上作发言,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
2001年,当时任社省委专职副主委的叶育林同志建议修建钱塘江隧道,我们组织力量研究论证,最终形成社省委提案《修建钱塘江过江隧道迫在眉睫》,得到柴松岳省长“文章中阐述的理由充分,建议中肯”的批示,卢文舸副省长将该材料批转给杭州市政府,修建钱塘江过江隧道的建议被纳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12月27日,被誉为“钱江第一隧”的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过江隧道实现通车,钱塘江结束无隧道的历史,形成了江上架桥、江面行船、江底通隧的立体交通格局。
为了促进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我作为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协科教委员会主任,带队去苏鲁皖三省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了专题考察。我还多次就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与机电产品出口、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与监督、人才培养、自然科学基金等问题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坦陈进言。
开创新的工作
1992年9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与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联合发出《关于建立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的制度的通知》后,社省委与省科委、省教委、省卫生厅开始对口联系。以后对口联系制度就固定下来了,很多后来的老事物当时都是首次。
还有全国第一个九三县委会。根据苍南县九三学社组织发展的形势,1994年社省委专门向社中央请示,1995年6月,九三学社苍南县委会成立,这也是九三学社经社中央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县委会。1994年社省委在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第一期骨干培训班,选送52位直属基层骨干培训;1995年7月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基层工作会议……这些形式的创立都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服务社会效果好
我在任时,常想九三学社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鼓舞下,全省各级社组织的科技服务在数量、服务范围和方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至1997年,全省各级社组织创办的科技咨询机构已发展到43个,其中有社省委创办的浙江九三学社科技开发公司和浙江中兴建筑设计所。社省委还举办过浙江九三职业专修学校、杭州民科业余学校和杭州中华心电图学校。
1996年,社省委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在全省范围开展“扶贫建校”活动,与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中学、温州市苍南县五凤小学、苍南县岱岭畲族乡中心学校结成了长期帮扶的助学对子,并分别授予三所“丽水市仙渡九三中学”、“苍南县五凤九三小学”、“苍南县岱岭畲族乡九三学校”校名。全省社员踊跃捐赠了15.8万元,社省委全部转捐给了三所结对中小学。后来又有多次的捐款捐物,安排当地老师到杭州来进修等。
我任主委的时候,浙江九三跟四川广元有个“九广合作”影响比较大。广元地区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我们商讨以后,与经济效益挺好的娃哈哈集团公司联系,他们厂家也愿意,一拍即合,后来就到广元设厂,就做成了这件事。我们还促成了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在广元设厂,义乌小商品城在广元建设分市场,这些效益和反响都不错。在促进企业合作的同时,社省委还积极发动社员为广元开展科技帮扶和扶贫帮困活动。1997年5月,省直社员捐赠价值2000余元的图书送到社中央捐款修建的旺苍双峰“希望小学”,为该校建立了“希望书库”。社省委妇委会发动社员捐献冬衣、棉被,12月底将2000余件衣被寄往广元旺苍贫困地区,为当地百姓送去温暖。
1997年起,社省委组织了社内专家学者组成教授育英团,到中学等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2001年4月,我去杭州学军中学作了题为《近现代科技体系发展的思考》的报告。这样做能有效扩大九三学社的社会影响。
思想建设很重要
我们一直很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早在80年代就有了浙江社讯,后来经过了多次改版、调整和内容的充实, 2002年,《浙江社讯》由“报”改“刊”。 2月,《浙江九三》第1期和社员见面。我觉得要真正把社刊办好,办成社员爱看,看了有收获的东西。每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浙江九三的一个优良传统,会前确定主题,通过这个会,把全省骨干的思想统一起来,效果不错。我从前任朱主委那儿把这个务虚会的开法继承了下来。在跟下一任的冯培恩主委交接时,我强调一定要把这个会坚持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年都开第三十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了,这个好传统要继续保持,并与时俱进。
在我看来,九三学社社员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是非常明显的。全国第一、最高的科技奖项,好几个都是九三成员获得的,浙江省科技奖也有很多社员获得。社组织要发展学术上能有所作为的同志,多关心这些同志。其他各类人才也都要吸收进来。
我现在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回顾我的大半生,为了半导体材料的学术科研与生产转化,为了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特别是浙江九三学社的事业倾注了心血,留下了一些东西,这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