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面值1.20元的邮票,被收录在九三学社创建70周年纪念册中。小小邮票上刻画着这样一个人,他中等身材,身着一件朴素的天蓝色羊绒坎肩,双手插在腰间,50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看起来是那么慈祥。他那宽大的黑框眼镜中透出两道令人感到亲切的目光,显得那样文雅、坚毅。
他,就是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计算机科学家王选。
1991年,王选到周培源家中拜年。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提议起草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随着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也进入了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九三学社作为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此时非常需要王选这样的旗帜性的加盟。1994年至1995年,时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多次在看望王选的时候,做争取他加入九三学社的工作。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也不同场合向王选介绍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的情况。
起初,王选犹豫了,他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毕生应该献给他所珍爱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但是,当他认识到,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多党合作事业大局的需要时,王选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郑重抉择。
1999年,王选亲临杭州为九三社员作学术报告。
走上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岗位的王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十分关心九三学社参政议政工作,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贡献。自1997年起,王选就开始兼任九三学社科技委员会主任。虽然科研任务繁重,但只要是九三学社中央及科技委员会的活动,不管再忙再累,他都会挤出时间参加。无论是酝酿选题、谋划调研,还是建言献策,他都兢兢业业,从不懈怠。
《加强创新人才建设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建立智力产权制度 推动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关于在高科技企业中实行智力产权制度的建议》《关于加强科技立法工作的建议》……一件件赢得广泛好评的提案背后,王选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多党合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难能可贵的是王选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对于这些由他主持的“成果”他从不用个人名义。王选说,“这是集体的‘智慧’。即使这里有个人的主张,也要通过研讨座谈,反复修改,形成大家的共识。不能以个人的名望去影响这个‘成果’”。
他患病之后,仍然忍着病痛坚持参加调研,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顾问专家组”成员,他积极参加相关会议为国家科技发展呼吁。在《制定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一些思考》中,他建议要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原创技术的支持力度,把人才培养和建设良好科研环境作为重要内容。
2005年对王选是非常艰辛的一年,病魔引起的疼痛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他瘦弱的身躯。腹部肿瘤的压迫、发肿的双腿、使他已经难以行走。但他仍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用尽最后力气,写下了《自主科技产品出口的若干思考》《试谈科研成功的因素》《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等2万余字的文章,把自己多年来自主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留给后人,奉献给国家。这些重要文献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8月,王选正在接受一种免疫治疗,每次注射药物后,都要引起39度高烧,浑身疼痛,虚弱不堪。但是在8月16日中共中央举行的“十一五”规划协商座谈会上,人们看到面带疲惫的王选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书面建议。他在建议中大声疾呼,“要建立科学、公平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努力实现更好的投入产出比”,呼吁“国家科研经费应重点投向充满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在患病的5年多时间里,19次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层协商会议,340余次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政务活动,11万字的各类文章,王选都坚持下来了。不管是放疗刚结束便赶赴会场,还是发着低烧看文件、写文章,王选都抓紧一分一秒为国家奉献着自己最后的力量。由于经常住院和治疗,王选无法去单位,便打电话约请有关人员来家中,通过这种方式谈话近500人次。
究竟是什么强大的力量支撑着王选?他给我们一个答案。王选说,“我常想,一个人,一个好人,他活着,如果能够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趣味的一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只有为别人活着,那才是有价值的。我赞同他的话。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具备这种品质。他们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活得有价值,始终不渝,狂热地去追求。”对于王选来说,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做。
说不尽的王选,道不尽的思念。王选以热血和生命为九三学社的历史,为中华民族腾飞的进程铸下辉煌。虽然王选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但是对王选精神永远激励着16万九三学社社员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杨琴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