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惠(1907—1997)是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我国雷达早期的研制参与者。因为写谢传,我与他的亲属同事故交有了一些接触。归纳他,大家有一个共同印象:生活朴实无华、性格安静祥和、学识渊博、工作严谨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细观一段时间与我接触颇多的他的儿子云荪先生,作为大学教授,不假衣饰发型,讨论对《传》的修改,标点字句精敲细推、穷究具细,实弘秉乃父风格。
谢立惠重视学,认为只有学才以致德、才以经世济人。学有各种方式,其中学校学习则是个人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途径。他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户诗书世家,祖父母及父辈都能识字断文,只是家道中落。他的父亲谢季翔以教书为业,由祖母卢氏婆家接济,家里才勉以为生。尽管如此,谢家还是非常重视教育。从6岁开蒙继初中高中,到24岁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谢立惠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
在谢立惠就读中央大学期间,作为中学教员的父亲已无力负担7个子女的学费。为了让弟妹们都能学有所成,作为排行老大的他义无反顾地挑起这副重担。当时,安徽省教育厅为挽本省教育落后苏浙的状况,鼓励本省学子到省外全国知名大学读书,以每人每年100元标准设立了安徽学生奖学金。他以优异成绩每年无一例外获得该项奖学金。同时,他到中央大学图书馆谋得一份勤杂工差事,通过关系再到附近学校兼职做数学老师,勤勉而为、点滴勠力支撑。在他的支持帮助下,他的妹妹立珩,弟弟立毅、立文先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
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物价飞涨、教师生活普遍困顿。谢立惠要负担两儿两女云荪、坪生、慧琼、慧瑗学费,还要资助好几位弟妹的学业。两个女儿原本在一所普通学校就读,学校教育质量差,学风也不太好,学生不好好读书。南开中学是当时陪都重庆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但它是私立性质,学费较贵。为了女儿们的前途,初二时,谢立惠毅然让她们转学南开。自己除了在重庆大学讲课外,还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兼课,每周要上课20小时以上,以此勉力应付家庭经济拮据状况。这一付出,为两个女儿日后成功的人生和事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女儿读南开中学时,每天中午谢立惠会请一位年轻工人给她们送饭。得知这位年轻人读过书,有提高的愿望,谢立惠就推荐他去学校进修。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建国后,他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一直对谢立惠心存感激。
谢立惠有弟立毅、立文、立和,妹立琦、立衍、立玙,堂弟妹立璟、立瑶,同父异母弟立聰、立珣。爱人朱传芳在家也是老大,有弟道传,妹传玲、传秀,堂弟妹绪传、传华。全面抗战爆发时,除立聰、立珣还小,其他或参加工作,或上大学、中学。由于家乡沦陷,他们先后逃难到重庆,或随学校迁到重庆,聚集在谢立惠周围。凡逢寒暑假,只要没事,他们都会回到这个家,家里经常聚十几、二十多人。
在这个家无严格长尊之分,大家和睦相处、无话不谈,思想活跃、兴趣相投。谢立惠是这个大家庭理所当然的家长。每在夏季,谢立惠晚饭后与大家一起乘凉或散步。这时他会对着天空给大家讲天文知识,或讲历史故事,或是提出智力测验方面的问题、一些物理现象,让大家认真思考、各抒己见。最后,他再总结性地为大家讲解原理,并扩展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大家的兴趣和爱好。
谢立惠工作非常勤奋,即使是在家里,他也总是不停地工作学习,不知不觉发挥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重庆是山城,交通很不方便,夏天非常炎热。每天授课谢立惠经常要步行很长的路。回到家,他的衬衣可以拧出水来。尽管如此,他只是拿起毛巾将前胸后背简单擦一下,接下来不是看书、看报、看外文科技书刊,就是写讲义、编教辅,或在堆满无线电元器件的桌上熔断焊接地忙碌。他爱买电子元件,自己动手组装小型电子器材,曾组装一部体积很大的8个电子管的中、短波收音机,收听效果非常好。在他的影响下,二儿坪生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谢立惠从旁点拨,但从不越俎代庖。后来,坪生考上大学,以兴趣填报的就是电子专业。
谢立惠每天早起晚睡,也从不午休,总好象有用不完的精力。他有吃饭时看书读报的习惯,妻子朱传芳总是默默坐在他的身边,随时给他布菜。有时,弟妹们笑着问他:“大哥,你知道你吃的是什么菜呀?什么味道呀?”他总是憨笑着回答:“好吃!好吃!”
尽管工作忙,谢立惠对子女进行辅导却从不吝惜时间。二女儿慧瑗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数、理、化,假期经常在父亲的书架上翻找中学几何、代数难题一百例、物理难题解析一类书籍,自己摸索着分析解题,实在解答不了就问父亲。谢立惠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启发,让她自己思考解决。难题解答了,谢立惠又让她进一步思考,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受无为县4位老同盟会员中三伯父谢叔骞、二舅父卢仲农的影响,谢立惠思想一贯倾向进步。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老师身份在合肥建立地下联络点,1934年夏因组织遭到破坏而与党失去联系,直到1958年才重新加入中共。因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与抱负,早在中央大学时,谢立惠就注意对弟妹政治思想进行引导。特别是在重庆,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谢立惠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大家评论社会和时局,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据妻妹朱传秀回忆:“姐夫特别喜欢看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喜欢看这个报,从此我了解了共产党,听到了党的声音,看到了光明,受到了鼓舞。这对于一个深受国破家亡之苦的青年学生思想教育意义是多么重大。”
在他的启导下,立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立毅30年代加入共青团,以后作为大副跑上海至台湾海运航线。上海解放时,公司的船被扣在台湾。他与另一位同事硬是划一条小木船,从台湾回到上海。立和40年代初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44年参加盟军诺曼底登陆,是中国少数几个参加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功臣之一。立文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后到工厂工作。1947年,他的老师带他接收台湾最大的制糖企业台南糖厂,任工程师、厂长,再以后任管理全省糖生产的糖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1949年大陆解放,因拖着一家大小5、6口人,他无法返回大陆。1986年,他与大哥取得联系,曾两次回大陆探亲。堂弟立璟是三伯父谢叔骞之子,一直跟着谢立惠。1945年,他参加革命,1947年6月因参加抗议美军暴行的斗争而被捕,后经中共地下党营救出狱。建国后曾任西南师范学院副院长。
谢立惠一生从教56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曾作为重庆高校教授接受参加重庆谈判的毛泽东接见,建国后先后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名任命为西南师范学院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因为教师情结,他也特别鼓励自己的弟妹和子女从事这一职业。1955年,云荪从南开中学毕业,填报大学志愿,不少同学报考热门的理工学院或医学院。由于他在初中时担任过少先队大队长,在高中时担任过初中少先队的辅导员,加之父亲母亲及多位叔叔阿姨从事教师职业,对学生工作和教师职业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立志当一名数学教师,但填报志愿时仍有些犹豫。谢立惠支持他:“当教师好!当教师光荣!今后国家建设还需要更多合格的人民教师。”在父亲鼓励下,云荪以第一志愿如愿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谢立惠学以致德、学以经世的言传身教,对这个大家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家庭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多。有1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有5人是早期的中共地下党、6人在解放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云荪、坪生、慧琼、慧瑗均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是学数学物理的多。有14人学数理,其中学数学的4人、学物理的10人;三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多。有19人担任教师工作,其中大学教师13人、中学教师3人、小学教师3人。(郭祥,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社重庆市委宣传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