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家国情怀 学者风骨 君子风范

——纪念父亲洪绂曾九十诞辰


父亲出生在国家积贫积弱行将崩溃,民族危亡只在旦夕的动荡岁月。少年时代目睹了国家被列强欺辱和霸凌,父亲早就在心底埋下救国图存的强烈愿望,人生的使命似乎就是为国家自立,为民族自强!他把自己的命运融入国家,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心心念念的只是国家兴盛,民族复兴!

1949年父亲就读复旦,同年爷爷奶奶携大伯、二伯、五伯、八伯、九伯举家南迁台湾,家庭的分离并没有给父亲造成多大困扰,反而解放军进城上海让他欢天喜地。他日记中写道:目睹了国民党的腐朽堕落,从解放军、共产党身上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从那一刻起他就坚定了跟随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即便大学毕业后被错划成右派,遭受十几年身心摧残,他也信念不改,没有半句怨言。后来我和他讨论原因,他开导我说,个人的遭遇不算什么,民族强大才是重点,而民族的希望在共产党身上。平反后,组织上安排他加拿大留学,几十年未见的亲兄弟团聚,他们劝他留在国外。研究条件、生活环境远胜国内,当一年后组织召唤,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回到国内,他心里想的还是跟随共产党建设国家,而不是贪图个人的安逸生活。后来,父亲走上领导岗位,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事不做官”。他心系三农,奔波九州,创建农广校,立案种子法;保护三江源,扶贫黔西南;荣昌苍溪谋定特色县,九广九通合作建平台。一桩桩、一件件落地实事福泽百姓,造福一方。父亲的八宝山追悼会上,大家闻讯自发前来,2000多人中有500多京外农民,作为心系农民的农业工作者,父亲在他们心中活成了永恒!

生活中的父亲是谦谦君子,特别体现在他的谦让和宽容。对于一般学者可能毕生追求的院士资格和作为官员的升迁机会,父亲都会轻松谦让掉。而为安徽老家儿童设立的洪氏助学金却持续了二十年。他只为实事挂心,不为名利所累。所以他活得轻松,活得自在。虽身居庙堂,却心无挂碍。父亲又是极宽容的,曾经在文革时迫害过他的武斗份子,平反后当院长他照样启用,只因此人有才干。父亲又是极善良的,有次饭后闲聊,他说文革期间上台被批斗,旁边批斗的人一边大声喊老实点,一边小声说,腰不用弯太低,免得累。父亲的心像过滤器,记住了别人的好,忘记了别人的恶。最后,在父亲心中就只剩下善良的好人。

作为农学家,父亲终生从事草业和农业研究,和任伯伯等一批草业专家一起,以草业研究为本,扩展了传统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向前延伸到生态环境,向后扩展到食品餐桌,从而奠定了“大农业”概念。为生态农业、生物经济开辟了新的系统视角。父亲重视理论研究的创新,他更重视实践的验证。我现在走上创业道路也正是在父亲的鼓励下,从理论走向实践验证的结果。 

父亲对我的培养方式是言传身教加上沟通引导,从不强迫,从不代办、包办。成人以后所有的选择都是我自己做出,他从来都只有两个字:支持!只是要我对做出的选择负责到底。他给我自由、给我空间,给我自主的权力,但我却会不由自主的以他的视角来衡量我的决定,既对自己负责也要让他满意高兴。即便是父亲已经离开,我仍然会站在他的视角衡量我自己,就好像他始终在我前方注视着我,给我鼓励,给我力量。父亲,虽然您已经离开十年,就好像您出了一次长差。您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您的爱始终在心里!时时想起,眼热泪滴。。。

浩儿 叩首

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