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精通医学遗传学的“神奇女侠”;他,是新生儿医疗圈内“大咖”;她,是镇守发热门诊的“张妈”;他,是医院保障的“粮草官”……
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九三学社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委员会儿童医院支社团队,有他们在,家长们就放心!
“虽然上海目前的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战胜任何挑战。”在疫情发展之初,九三学社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委员会主委、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就号召全所人员积极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疫情不断蔓延的时候,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大量的核酸检测任务,曾凡一特别挑选了遗传所中具有检验资质的优秀人员,积极参与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及其他医院的核酸检测相关工作中。
为响应全域静态管理,曾凡一以身作则,率先带头在所内值守,以保证科研工作的持续进行,保障所内实验生物资源的安全以及重要科研仪器设备的顺利运行。对所内其他的留守人员,她更是关心并解决他们封闭期间可能面对的各种生活和工作问题;对其他居家办公的人员,在提醒大家切实注意自身及家人防护安全的同时,号召大家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相关防疫工作中。
面对此次肆虐的病毒奥密克戎,曾凡一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 科普工作,稳定封控期间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的情绪,坚定大家“抗疫必胜”的信心。她还向自己居住的小区多次捐助抗疫物资,并通过各种机会指导所在楼栋居民科学防范。
“新生儿学科的知识不停地在进展,新冠病毒也在不停变异,我们唯恐学得不够多,让脆弱的新生儿受到伤害。治病救人,本就是我们职责所在。”九三学社申康委员会儿童医院支社原主委、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原主任裘刚是新生儿医疗圈内大咖级的存在,经他手治疗的危重新生儿数不胜数,因为工作需要,他退休后仍在临床担任管理工作并指导带教年青医生。
疫情防控期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虽然因为感控要求无法让家长进行陪护,但是心急如焚的家长们看到他,瞬间就安心了不少。
裘刚和科室主任龚小慧认为目前科室的头等大事是如何确保病区内100多个新生儿的安全。病区内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防疫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全程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将急需救治的危重新生儿从上海的各个区镇转运到医院。
裘刚还化身为专车司机,接送科内因为疫情封控出行不便的同事。他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和院党委提出的“气泡式闭环管理”要求,亲自驻守临床一线,和大家同吃同住,每天查房了解病区内每个患儿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裘刚还不忘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专业水平,鼓励年青医生积极参与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的学习,组织各项新生儿学科的新冠防控演练,狠抓应对新生儿病情变化快猛的应急处置能力。
“我是主任,也是医生,只有亲临一线,和我自己的‘孩子们’共进退,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打赢攻坚战。”九三学社申康委员会儿童医院支社社员、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琴先后从事儿内科、小儿急救、新生儿急救、儿科急诊工作30余年,拥有深厚的儿科临床一线工作经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张妈”。
3月疫情爆发后,张国琴连续在院三周,坚守在临床第一线。近日,她旧疾坐骨神经痛复发,但仍每天坚守一线,和科室同事吃住在医院。她多方沟通安排发热留观病人就诊、会诊、转院,24小时在线解决急诊及发热门诊突发问题,对不同情况患儿提供个体化治疗,并联系仁济南院、临港、公卫等定点医疗机构及方舱医院及时转运病人。
张国琴将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的年轻医生们视若己出,一方面将自己的点滴宝贵经验传授给大家,另一方面关心帮助科室员工、急诊留宿医生解决住宿问题。在她的言传身教下,科室员工个个都成了“热心肠”,一位新冠确诊婴儿的家长在就诊时无意透露出奶粉不足的情况,急诊科的员工们立刻积极多方筹措,短时间内就帮这位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
“保障部关键就是个‘保’字,保障工作做到位了,才能稳‘军心’,才能让大家更有信心更有精力去打赢清零攻坚战。”九三学社申康委员会儿童医院支社社员、上海儿童医院保障部主任李锦康(上图右三)深谙“手上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在疫情初期,他就根据院领导和党委的要求,带领保障部全体员工及外包人员进行院内值守,落实各项防疫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因疫情需要改扩建的工程项目能及时顺利的实施,李锦康在接到施工通知后,立即紧急联系相关施工单位,确定工程清单,克服各种困难,全力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交付临床使用。
疫情高峰期,医院保障部在李锦康的提前统筹规划下就防疫物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带领物业、食堂、维保等外包单位260余人,保证了患儿及其陪护、在院职工、两院区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并紧急调拨躺椅、床垫、睡袋、行军床等生活物资,联系应急供应商,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各类必需物资。
在李锦康的带领下,食堂人员加班加点,24小时为一线工作人员、闭环管理人员、临时驻扎医院的工作人员、住院患儿家属、隔离人员、酒店公寓住宿人员等提供餐饮保障,累计送出2500余份盒饭套餐;食堂“蔬菜小铺”再次营业,向员工提供新鲜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品,切实解决了封控期间员工买菜难问题。他带领后勤人员为临床提供随叫随到的细致服务,得到了领导、员工和病家的称赞。为了防止小区封控无法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住在医院,夜以继日地劳累让他患上了急性结膜炎,两只眼睛又红又肿,领导和同事劝他回家休息均被他拒绝。
这是个勇于担当、充满温情的团队,同样面临新冠病毒的感染,他们不惧风险,在隔离点确认安全后继续回到医院,“两点”无限循环,坚持守护着疫情中最幼小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专业和坚守,让无数家庭迎来阳光和温暖。
致敬!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