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坛不断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深入挖掘科普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发挥院士专家在科学传播、城市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持续深入到全市各中小学校园、社区及社基层组织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共同为营造科学传播氛围、打造科普经典品牌而努力。
11月8日下午,在上海中学大礼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氢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以《轻氢之镁、创新栽培》为题,为该校同学们带去了一场精彩的科普报告。丁文江介绍了氢镁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医疗、农业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他强调材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相关知识,运用理论去理解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树雄心、立大志,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报国,把自己培养成新时代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社员、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部级工程师杨光军于11月9日下午走进建平实验小学,以《我的中国“芯”》为题给同学们带来了“点沙成金”的故事。讲座一开始,杨光军就用一部视频短片展示了生活中常用的芯片。随后,他从什么是芯片、芯片的用途以及如何设计和制造芯片等方面展开阐述。杨光军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加入到芯片设计制造行业中来,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与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社市委科技委委员、中科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站问天舱“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理”实验项目负责人郑慧琼于11月11日下午赴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为该校六、七年级的同学们讲述《空间站中的植物生长发育》的故事。郑慧琼说,人类重返月球、探索火星都需要食物支持,为此需要在空间站等微重力环境下解决粮食和蔬菜的可持续和高效生产问题。郑慧琼豪情满怀地告诉同学们,中国空间站问天舱正在开展水稻等多种作物的空间种植试验,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有望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空间站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为人类以后能在太空吃到刚出锅的米饭打下基础。郑慧琼的报告让同学们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近期,社市委科普讲坛在现场开讲的同时,有多场报告会均通过海上科普讲坛平台和相关校内平台同步直播,上述三场科普报告会就有十余万学生和市民在线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