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在乡野沃土撒播科技助农种子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社员服务科学种养小记


“培养室尽量为暗室,避免菌袋未发透,提前出现胶质化斑点。”

“采收后可新鲜出售或洗净、切片、烘干。”

近日,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青松村和牙扩村的橡胶林下,近百名村民正在认真地听着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钟剑锋讲解虎奶菇、虎乳灵芝栽培、日常管理和收获的关键步骤与技术。

近年来,青松乡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在橡胶林大力发展菌菇种植产业,用“橡胶+菌菇”的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种植红托竹荪等食用菌300亩,种植虎奶菇、虎乳灵芝等药用菌7400亩。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户渴望提升科学种植水平的呼声日渐强烈。

钟剑锋闻讯后,毅然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培训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增加了农民朋友对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和决心。

儋州市是海南省天然橡胶生产重要产地之一。这几年,橡胶价格相对降低,影响胶农的生产积极性。胶园弃割、弃管现象日趋普遍。长期关注橡胶产业发展的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师饶颖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发动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学生成立海卫士模拟政协志愿服务队,带着队员挨家挨户走访了上百位老一辈种植橡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口述当年橡胶创业史,详细纪录整理成材料,并向周边村民和中小学校师生宣讲“橡胶人”动人事迹,以此鼓励大家坚持发展橡胶产业。

饶颖芝多次组织农业界别政协委员深入橡胶园听民情、察民意,指导胶农生产,助力海南橡胶产业重焕生机,通过走访调研,她提交了《加强儋州市橡胶林下经济发展,打造“绿富美”特色胶园新模式》《关于做大做强儋州市天然橡胶产业的建议》等提案,呼吁从全市层面建立儋州橡胶文化研究小组、挖掘科学家故事,加强儋州林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橡胶精神。

每年的4月至5月是水稻孕穗、抽穗的重要时间点,这期间极易发生稻纵卷叶螟虫害,并造成水稻减产。今年5月底,在五指山市毛阳镇毛兴村什文贴村,九三学社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社员、研究员唐清杰带着村民顶着烈日,在田里仔细查看水稻叶上布满了稻纵卷叶螟,不仅如此,唐清杰还在田里发现了三化螟和叶瘟。根据多年给农作物“看诊”的经验,他建议当地农业部门以蜂卡或蜂球的方式释放稻螟赤眼蜂捕杀,还指导村民用农药按照登记用量喷雾。

不同地区的水稻有不同的种植方法,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平镇思河村、中平村和南邱村,唐清杰对村民进行了水稻和山兰稻高产高效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还为村民讲解了山兰稻优质新品种选择、耕地晒田等田间管理、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方法、病虫害识别及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措施等技术。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动员社员在全省开展各类科技助农活动共50次,其中培训讲座8次,助农实践活动42次,科技助农正让海南广大乡村焕发出新的面貌。”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来源:《人民政协报》 记者 陈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