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罗玲:让中医“医防养”一体化参与慢病管理


怎样让家乡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结合专业,优化面向老年人群的社区医疗产业链,打造高品质老龄友好型城市?怎样在大数据背景下,以社区医院为依托,搭建社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探索社区医疗新的养老模式?……作为市政协委员的罗玲结合专业,在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上思考良多。

今年1月22日召开的成都两会上,成都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都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主委、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教授罗玲带来了中医“医防养”一体化参与慢病管理的建议。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医、防、养相对分离,缺乏一体化的全程管理模式,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基层医疗单位在慢病管理方面重点在预防与治疗,忽略了慢病危重并发症后康养阶段;慢性疾病管理强调规避危险因素,干预措施较为单一,且难以改善患者整体状态。”罗玲列举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慢病成为社会主要的疾病负担,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逐渐增加,推动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完成向整合模式的转变,中医在“医防养”一体化整合模式的形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罗玲认为,中医中药在预防与治疗慢病中作用显著,需要常年、规律服用药物, 用于基础疾病的治疗,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用药选取中, 中药制剂 (中成药、中草药) 治疗上述疾病作用显著,且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尤其是对于肝、肾功不安全的、长期服药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从情志、饮食、药物等方面调整体质状态,建立中国特色慢病管理体系。”罗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