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对我个人的褒奖,而是对我们整个团队勤于耕耘、勇于创新的鼓励和鞭策。”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中船动力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部副主任兼技术中心总部技术一部、研发部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黄汉龙如是说。
黄汉龙1965年1月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1996年加入九三学社。30年来,他扎根中船动力,以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快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柴油机行业专家级人才、国家级技术中心的负责人,为公司技术创新研发和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攻艰克难,技术保障的拚命三郎
1987年参加工作后,黄汉龙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成长为中船动力的技术骨干。1995年,中船动力瞄准出口船舶市场,开发5L23/30H柴油机,黄汉龙受命担任产品开发技术主管。他组织技术人员在引进图纸消化、制造技术标准制订、主要零部件国产化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深入生产第一线,分析研究碰到的技术难题,组织多项目技术攻关,保证产品开发正常进行。1997年,首套5L23/30H柴油机组装试验完成并一次性对外交验成功。由于5L23/30H柴油机在引进技术消化上的创新以及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黄汉龙作为该项目主要参与者之一,获得1998年度镇江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5L23/30H柴油机成功开发的基础上,技术中心又相继推出6L23/30H、8L23/30H等系列柴油机,使镇江中船设备公司生产的柴油机在出口船舶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为镇江中船设备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黄汉龙则都是各项目的主任工程师。
近20年来,黄汉龙作为技术主管工程师,先后组织和参与当今世界柴油机最先进的引进产品L16/24、L21/31、L27/38等系列的开发工作。2004年开发的L21/31机,是许可证卖方德国MAN集团2002年新开发机型,当时只有少量应用,HOLEBY的图纸和技术文件也正处于完善阶段。黄汉龙担负起L21/31新产品开发工作,组织完善6、8、9缸L21/31机型的图纸和文件,蹲守现场指导零部件加工,指导工人执行技术要求,终于顺利试制成功L21/31机型。2009年, 8L21/31和6L21/31左、右机新机型完成开发并投入市场。2010年,大功率L32/40柴油机图纸完成中国化并顺利进入生产技术准备阶段。
在公司开发首套箱式电站项目时,黄汉龙从前期技术准备,到设备方案选型、生产图纸设计、直至电站交验,连续几个月奋战在岗位上,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而不为人知的是,黄汉龙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为了不耽误项目进程,他24小时背着胰岛素注射设备,白天上班,晚上住院观察,直到项目通过验收,同事和领导称他为“拼命三郎”。
勇于创新,为企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黄汉龙作为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并不仅仅埋头技术钻研,而是紧跟公司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研发创新,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先导和支撑。他带领团队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占领市场高地的理念,将更多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成果硕硕。他参与的“混合式脉冲转换涡轮增压系统研发及在四冲程大功率柴油机上的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国防科工委立项的《L16/24中速柴油机国产化机关键技术研究》《新型中速柴油机国产化研制》先后通过专家验收和鉴定;“21/31新型中速柴油机国产化研制科技果”项目,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L21/31中速柴油机国产化”获国家火炬计划证书;“21/31、L27/38系列新型船用中速柴油机”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而在柴油机多种型号海岛电站,以及柴油机尾气脱硫装置、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台架试验、船舶颗粒物排放等多个项目研发中,黄汉龙团队都取得突破性成果,确保了公司在中速机市场连续多年保持近30%的占有率,为公司在动力系统打包、突破陆用电站市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两年,黄汉龙率领研究技术团队致力于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先后实现 L21/31主机后端箱、前端箱,L16/24、L27/38和L28/32高压油管,L21/31离心旁通滤器、燃油滤器,M66新型防爆门,L16、L21、L27柴油机用测试阀等零部件国产化,为中船动力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在中船动力制定“十三五”规划中,黄汉龙以技术专家身份,就动力板块科技规划制定提出意见建议,为公司“十三五”发展远景提供智力支撑。
下一步,黄汉龙表示,中船动力将引进开发德国MAN集团最前沿新机型,在23/30微引燃型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板块深层次开发技术研究等项目上进行技术研发和攻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国产化,努力降低成本,为中船动力转型升级做好技术储备,以优良技术服务为市场营销提供技术支撑。
甘为人梯,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黄汉龙在牵头重点技术研发项目同时,一手抓技术,一手抓人才培养,投入大量精力,耐心指导、促进青年技术人员尽快成长。他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主持编写诸多技术规范和柴油机主要、关键部件的验收技术条件及维修说明书,为年轻技术人员提供标准技术指导。黄汉龙在承担各项技术工作的同时,还不忘传、帮、带工作,经常耐心指导年轻技术人员,为他们做出表率。青年技术人员都以能接受黄汉龙指导为荣,亲切地称呼他为“黄老师”。
黄汉龙将培养人才和创新工作结合,引导发挥年轻人聪明才智,努力打造一支思路清晰、技术过硬、团结奋进的高效团队。在他的领导下,技术中心团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快速成才,在技术创新中挑起大梁。2012年公司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 “黄汉龙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机冶石化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
黄汉龙说,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从系统研发成功到上船试验、系统优化,到建立全球售后服务网络,到最终获得船东认可,整个产业化进程是漫长艰辛的。他将继续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集聚一批年轻技术骨干,带领年轻团队在电站开发、柴油机排放后处理等产品领域再下一城。
积极建言,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责
黄汉龙加入九三学社后,先后担任镇江市润州区第五届政协委员,润州区第六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镇江市船舶支社副主委。尽管本职工作繁忙,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履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九三学社社员的职责,只要条件许可,都会尽量挤出时间参加人大、政协、社内组织调研、视察和组织活动。他关心企业发展,关心科技人员工作生活待遇,多次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高科技人员待遇问题等提出建议,积极为镇江市润州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荣誉加身,技术工人的身份不变
由于精湛的技术素养,辛勤艰苦的付出和出色的工作表现,黄汉龙多次被评为镇江中船设备公司标兵和先进工作者,并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获得镇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2006年获得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称号,2006年获得中船集团公司首批“集团级专家”荣誉称号,2009年被中船集团公司和国防邮电工会评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11年则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今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尽管荣誉不断加身,但他的工作态度始终没变,还是始终埋头于自己的技术中心,还是积极主动服务于生产一线,无论是其团队的青年工程师还是其他分厂的技术人员,只要遇到技术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他从不推脱,任劳任怨,一起加班加点,耐心处理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直到问题圆满解决。
在黄汉龙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笔者采访他,提及他对企业的贡献时,黄汉龙憨憨一笑,谦逊地说:“无论荣誉多高,我都只是企业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只是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赵俊华 尧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