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徐国钧


徐国钧(1922年11月17日—2005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常熟。生药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

徐国钧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白茆口横塘镇的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中学未能读完。1938年3月,徐国钧经同乡周太炎先生介绍,进入从南京迁到重庆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生药室当一名技术助理员。同年暑假期间,徐国钧随周太炎先生到峨眉山采集药用植物标本,还与周太炎先生一起写出了《峨眉山采集药物记》。他的主要工作是生物学、药用植物学、生药组织学实验课的准备,采集、制作、管理药用植物标本,制作生药组织切片,还做些药用植物栽培和温床管理等。通过这些工作锻炼,以及努力学习,他很快就掌握了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实验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自学中学课程和英语。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1941年,徐国钧这个贫家子弟,考入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

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1945年8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生药学助教,担任本科生药学、生药组织学实验指导和高职科生药学讲课。1946年8月,学校迁回南京,他继续教授生药学、生药组织学,并开设生药成分晶体微量检查课程,兼带天然药品化学实验。1951年,徐国钧升任讲师,1952年兼生药系代系主任。1953年,徐国钧升为副教授,担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从1954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这段时间,除了教学、科研外,他为改变我国生药学教学依赖外国教材的状况,全身心投入教材的编著,出版了中级教材《药用植物及生药学》、《植物学》、《生药学》,并编有本科《生药学》、《生药组织学》讲义多册。1956年,他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

徐国钧吃苦耐劳,工作勤奋,严格要求自己。1957年他与教研室同志编写出高校教材《生药学》,为全国高等药学院校所采用,并于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然而非常不幸的是,1957年底,他患了未分化筛窦癌症。他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并时刻关心教研室和研究生工作。筛窦截除手术后,徐国钧失去左眼,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和放疗后遗症。他克服比正常人更多更大的困难,坚持努力工作。

徐国钧较早地开拓了生药显微鉴定的工作。1942年,他发表《马鞭草的生药学研究》。1951年,他从显微观察所得的材料中,选择植物类生药101种整理成《粉末生药检索表》。嗣后,他和同事们陆续发表了白头翁、苍术、白术、百部、金银花、贝母等生药学研究成果和《粉末药材显微鉴定研究》论文。1979年,他在《中药贝母类显微鉴定》一文中,报道了13种贝母都有“多脐点单粒淀粉”,具脐点2—10个不等,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和兴趣。197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器物中,发现了一些药物。鉴定这批出土药物,对研究我国汉代医药学史具有科学价值和重要意义。这些药物大多被加工成不规则的块段或细小碎片,经过2100多年的“殉葬”,质地疏脆易碎,外观干瘪,色泽暗褐,难以识别。徐国钧和其他研究人员运用显微鉴定等方法,终于从中鉴别出茅香、高良姜、桂皮、花椒、辛夷、藁本、姜、杜衡、佩兰等9种药材。这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协作成果奖。1975年6月,《粉末药材显微鉴定》一书出版,受到国内药检工作者的欢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86年4月,《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出版,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使我国粉末生药显微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中药粉末系统研究的空白。该专著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8年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徐国钧是一位颇具探索、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中医学家都知道中成药成分的分析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我国的中成药一般是由几种、十几种、甚至是几十种粉末药材混合而成,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说法。徐国钧决心解决这一难题,进行前无古人的尝试。20世纪50年代,卫生部号召中药成药下乡。徐国钧想到下乡中成药的投料是否与处方规定相符、疗效能否得到保证,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他抓住这个时机,在1956年首次选择《中药成药下乡初稿》中暑湿类家庭常备良药“痧药”为突破口,对南京同仁堂国药店产品南京“灵应痧药”进行鉴定。徐国钧知难而上,悉心研究,运用粉末鉴定方法,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分析,排除细胞、组织交叉干扰,掌握各种组成药物的专属性特征,终于成功地从“痧药”中检出了麝香、蟾酥、天麻、麻黄、甘草、苍术、丁香、大黄、雄黄、朱砂等10种药材,与规定处方一致。这篇论文的发表,开我国中成药鉴定之先河,打破了千百年来“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神秘看法,受到当时全国药学会代表大会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为了验证显微分析法对中成药鉴定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徐国钧带领同事们继续进行实践研究,于1964年陆续发表了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礞石滚痰丸、如意金黄散等18种商品中成药的鉴定;1973—1975年间,他配合中国药典工作,观察复核制定了大黄虫丸、石斛夜光丸、八味檀香散、紫金锭、桔贝半夏颗粒剂等66种药的显微鉴别。

徐国钧在这项研究中,发现有的成品药与药典处方不相符,例如,香连丸中有以黄连须根代根茎,青娥丸中缺胡桃仁,腰痛丸中以杜仲叶代杜仲皮,知柏地黄丸、如意金黄散中以三颗针类代黄柏,济生肾气丸中以赤芍代牡丹皮、石斛夜光丸中以党参代人参等。这是显微分析对保证中成药质量的另一重要作用。

1982年,他和研究生对我国药典中组成药最复杂、鉴定难度最大的“再造丸”进行研究,将58味植物、动物、矿物药逐一检出,并对该类丸药中某些同名异物药材予以鉴别。这一研究成果的发表使中成药显微分析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徐国钧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我国的显微分析鉴定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80年11月,他作为观察员出席了在天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标准化和应用区域间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5个国家的代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会上,他做了《显微分析对植物药和中成药标准化的重要性》的学术报告,大会副主席、埃及开罗大学马伦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

徐国钧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严于治学,形成他独特的治学方法。他教授课程,特别强调传授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教给学生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他编写了大量教材和参考书,而且大部分是在他筛窦癌手术后编写的。1957年编著出版的《生药学》,是他将多年来编写的教学讲义整理而成,记载的多数是国产生药,其性状和显微鉴定内容大多经过他亲自观察实物和科学实验所得。该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生药学教材依赖外国教材、以外国药为主的状况。1960年,他与广大师生编著并负责审阅的《药材学》,是以《生药学》为基础,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编著成的220万字的大型参考书。这本巨著阐述了我国中药材的生产、鉴定和应用的系统知识,收载常用植物、动物、矿物类药材634种,附药160余种,插图1300余幅。该书的问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为满足读者需要,次年5月又第二次印刷。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出版商深知此书的价值,曾数次原版翻印。此书行销世界各国,迄今为止,外国生药学界仍将此书视为权威性著作。1987年他主编了高校教材《生药学》。1989年主编出版了《中草药彩色图谱》,收药500种,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并获首届全国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药工具书金奖。

徐国钧兼任许多学术管理职务。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草药》、《中成药》、《国外医学——药学分册》等期刊主编或编委,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为发展我国中药学不辞辛劳。

为弘扬祖国医学,徐国钧多次出访外国,30次做学术讲演,与日本、中国香港的6所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生或互派博士进修。共培养博士24名,硕士60多名。

徐国钧曾被评为全国卫生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获日本岐阜药科大学特别荣誉奖,美国章美科研教学奖等。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共获国家、部级等奖15项,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主要论著

1徐国钧、袁昌齐、周太炎等,白头翁的生药学研究,药学学报,1956,4(1):25~27;1956,6(5):256~287。

2徐国钧、陈令闻,南京灵应痧药的鉴定,中药通报,1956,2(4):134~138。

3徐国钧、赵守训,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4徐国钧、孙雄才、赵守训等,药材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5徐国钧、刘静涵、金蓉鸾等,中药制剂丸散锭丹显微鉴定研究Ⅰ、Ⅱ,南京药学院学报,1964,(10):1~13;1964,(12):41~43。

6徐国钧、陈令闻、刘静涵等,粉末药材显微鉴定研究Ⅰ、Ⅱ、Ⅲ、Ⅳ,药学学报,1966,13(3):217~226;1966,13(4):300~309;1966,13(5):371~381;植物学报,1974,16(4):342~353。

7徐国钧、陈令闻、刘静涵等,粉末药材显微鉴定,南京药学院,1975。

8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徐国钧主持编写),中草药学,上册,中册,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76;1980;1987。

9南京药学院等(徐国钧参加编写),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药物鉴定报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动植物标本的研究,文物出版社,1978:21~42。

10徐国钧、徐珞珊、牛燕珍,中药金银花的鉴定研究Ⅰ、Ⅱ,南京药学院学报,1979,(1):82~87;1981(1):1~5。

11徐国钧、徐珞珊、杨琦,中药贝母类显微鉴定研究,南京药学院学报,1979,(2):42~53。

12徐珞珊、徐国钧、沙文兰等,中药石斛显微鉴定研究Ⅰ、Ⅱ,南京药学院学报,1980,1~4;1981,(2):52~55。

13Xu Guojun,L'Erboristeria in Cina tra Ricercae Tradizione,Erboristeria Domani(意),1982,(8):11~22.

14王强、徐国钧、金蓉鸾等,中成药再造丸类的鉴定研究,南京药学院学报,1982,(2): 65~76。

15徐国钧、徐珞珊、田中俊弘,中成药牛黄上清丸的显微鉴定研究,生药学杂志(日),1984 ,38(4):289~291。

16Xu Guojun,The Powder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rugs,Advances i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Research,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Co,1985:35~47.

17徐国钧、徐珞珊、王强,海马补肾丸的显微鉴定研究,南京药学院学报,1985,16(1): 7~9。

18徐国钧主编,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9徐国钧主编,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0王强、徐国钧,七叶一枝花类对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18(3) :195~198。

21Wang Qiang,Xu Guojun,ShuYuezhong,et al,Quantifative Analysis of Saponins in Chinese Drug,Qiyeyizhihua(七叶一枝花)by HPLC,生药学杂志(日),1988 ,42(1):58~64。

22Wang Zhengtao,Xu Guojun,Masao Hattori,et al,Constituents of Roots of Codonopsis Pilosula,生药学杂志(日),1988,42(4):339~342。

23简洋辉、徐国钧、金蓉鸾等,中药丹参类的质量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1) :5~9。

24李满飞、徐国钧、吉占和,广西产石斛属植物两新种,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2) :67~68。

25金昌东、徐国钧、金蓉鸾等,反相HPLC法测定13种芍药根中甙类和苯甲酸类的含量,中国 药科大学学报,1989,20(3):139~142。

26李满飞、徐国钧、徐珞珊等,石斛类叶鞘的显微鉴定研究,药学学报,1989,24(2): 139~146。

27徐国钧主编,中草药彩色图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8屠鹏飞、徐国钧、洪德元,中国沙参属新植物,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1):16~ 18。

29李萍、徐国钧、徐珞珊,中药贝母类的研究ⅩⅡ:基源调查和性状鉴定,中国药科大学学 报,1990,21(1):19~25。

30祝璇、徐国钧、金蓉鸾等,闪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中草药木香类的成分,中 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3):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