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光,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54年3月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98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原华南农学院),1988年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7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广东省委院士与杰出学者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研究。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杂种不育与亲和性、光温敏不育性等遗传系统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机理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发现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都是由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所控制,阐明了线粒体不育基因的起源进化和分子作用机制;揭示了复合座位多基因互作控制植物杂种不育性的机理,并创建了杂种亲和的新技术;开发了多项新的生物技术。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刘耀光是华南农学院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1977级的学生, 1996年6月,刘耀光从日本留学回到了母校华南农业大学,开启他科研工作的新里程。
他说要与外国的同行竞争,与时间赛跑。他渊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高超的试验设计能力和技术以及忘我的拼搏精神,得到国内同行和主管部门的尊重和信任。在刚回国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刘耀光就获得国际合作、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资助。
二十多年过去了,刘耀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在育性分子遗传调控和DNA操作与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在植物育性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解决了作物遗传育种中育性控制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生物技术创新,促进分子生物学发展。发表论著140余篇,论文被总引5600余次;获发明专利8项。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和学术影响。
近年来,刘耀光所带领的课题组佳绩频传:成功克隆了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开发了新版基因组编辑工具软件包,网站月均使用2000多次,研发了高效的多基因载体系统(TransGene Stacking Ⅱ),并一次聚合8个基因,培育出全球首例胚乳富含花青素的“紫晶米”。
京都大学里的中国“超人”:要做就做最好
刘耀光的认真和执着是出了名的。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秉持着 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在 日本香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直升原校的博士生,考取了日本的著名高等学府——京都大学,师从国际著名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常胁恒一郎教授。
京都大学为刘耀光提供了新的舞台。他开展了新课题——小麦染色体基因连锁图谱的研究,他通过不懈的努力,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常人要4-5年才能完成的学业,获得博士学位,被日本同行誉为“超人”。
在日本期间,他不仅完成了博士学位,随后还围绕着植物基因组这个主题,进行了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在超大片段植物核 DNA提取法、温度非对称交互 PC R(TAIL-PCR)技术、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克隆载体和多基因转化系统新技术以及植物重要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在《美国科学院报》(PNAS)、《Plant J》等国际著名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出版专著 3 部,获发明专利1项。发表的论文被包括国际权威刊物Science在内的数十种刊物引用800多次。很快,植物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领域人们熟知了一个名字——刘耀光。
师从卢永根:追求科学、淡泊名利
刘耀光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做科研没什么秘诀,“我就是爱好自己的事业。”
“做科学研究兴趣爱好很重要,因为爱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管别人怎么评价。”
刘耀光说:“一个人热爱某项事业并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卢永根院士是刘耀光农业科学研究的启蒙老师,也是科研工作的引路人,他曾经评价刘耀光是一个追求科学、淡泊名利的人。他沉得住气,不骄不躁,他发表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
梅曼彤教授是刘耀光的老同事。她说:“刘耀光身上有一种科学家特有的品质,谦虚好学,诲人不倦。做我们这行的都离不开实验室,都十分珍惜实验设备和材料,但刘耀光的实验室是开放的,对学生开放、对校内同行开放,也对外地来学习进修的人员开放。”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一些人慕名而来,刘耀光都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提供条件,有时还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习者满意为止。
学生们谈到刘耀光,说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师、一个对别人关怀备至的师长。刘耀光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学生要求也很严,一位学生说:“刘老师对我们学生太熟悉了,几乎我们每一个学生实验做到哪一步,数据准不准,还缺少什么,老师比我们自己还清楚。你说我们能马虎么?”刘耀光的研究生许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刘耀光总是慷慨解囊,有一位学生硕士毕业找工作与用人单位订了合同,后来又考取了博士生,如果不去单位报到,需交一笔罚金,这位学生很为难,刘耀光知道后替他交了钱,使她圆了博士梦。
刘耀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刘耀光说,实验室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给我灵感,丰富我的世界。同事们说,刘耀光除了外出讲学、开会,每天都会来到实验室,并且最后一个离开,就是逢年过节也不例外。许多人都不解地问他,现在像你这样的人,还每天呆在实验室自己动手的已经不多了,不少的人只是做“老板”,在外面跑跑课题,搞点项目,回来交给学生、助手去做。刘耀光说,人与人不一样,我就喜欢自己动手,我一站在实验台旁,就特别兴奋,思路马上敏捷起来。现在世界变化太快,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层出不穷,只有自己动手才能真实感受到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