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昌绪,1920年出生于河北徐水。金属学及材料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编者按:
在日前召开的九三学社中常会上,两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师昌绪提交了一份书面发言,谈人生经历和感悟,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人物版本期特刊出师昌绪发言的部分内容,敬请读者关注。
非常抱歉不能亲自来唐山出席社中央常委会,一是为省汽油少放二氧化碳,二是怕身体不支,给人惹麻烦。
会前,社中央领导让我围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一个主题做一个发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理论体系,也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为人之道,做事之理、从业之德。我不想在理论上做过多论述。我只想结合我的人生经历,谈谈人活着为了什么,以及如何做人做事。
①人生经历
家在河北省徐水县,连年的战争,青少年时代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激发了我忧民忧国之情。
1948年8月,我登上美国“麦格将军号”运输舰到了密苏里矿冶学院,读的是冶金系,8个月后获得硕士学位。1950年我又到了芝加哥附近的圣母大学获得冶金博士学位。时逢朝鲜战争,美国吃了败仗,于是限制中国留学生回国,不得已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一个助理研究员职位。
在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向美国提出“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抗议,我们给周总理的信是重要佐证之一;日内瓦会议促进了“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第一个就促成了钱学森回国。
1955年4月,做为日内瓦会议的成果,我进入了放回76人名单,6月经旧金山乘“克里夫兰总统号”客船回国。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在沈阳30载,从事的是航空发动机所用关键材料——高温合金的研究与开发 ,也介入了生产。在北京工作26年,换了很多岗位,从不懈怠。1989年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在国际材料界小有名气,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矿石、金属与材料学会(TMS),我是美国华人以外的唯一华人荣誉会员,全世界活着的会员只保持在100个左右,少一个补一个。
②些许感悟
人活着为什么,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那就是人生观。我活着为的是中华民族的振兴。在那美国麦卡锡主义猖獗时代,只要发现你亲共,多数遭到迫害,我们那时在美国敢于给周总理写信,冒着很大风险,怕的不是被关押几年,而是怕被遣送到台湾,因为我们持的是“中华民国护照”。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不会斤斤计较,而是随遇而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当我分到中国科学院以后,上海沈阳任我挑,因为只在这两地有院属冶金方面的研究所,我完全服从分配,到了生活艰苦的沈阳。在沈阳金属所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在那个特殊年代,被打得皮开肉绽,险些丧命,只因怀疑我在美国争取回国假装积极,为的是回来以后当特务;对此我并不在乎,丝毫没降低我的积极性。1972年得到“平反”,我反而更加积极,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所支撑。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唯一目标,个人的恩恩怨怨只是一个插曲。
到北京以后,不断转换岗位,先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任主任,1986年又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副主任,1994年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我74岁高龄被选为副院长。此外,我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过一些建议,如,1983年,我与另一位高温合金专家高良,就迅速开展下一代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上书国务院,得到采纳。1984年,我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钢铁、能源、通讯、计算机、集成电路和科技人员培养问题进行调研,并将成果报送国务院,受到高度重视,并纳入国家“八五”规划。我提出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联合及相互渗透,领衔并与20多名科学家共同提出的中国科学院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推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建议,受到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做出专门部署。因而有人称我为战略科学家。
谈了人生观之后就是如何做人。做人是一个人是否能做贡献的决定因素之一。如果我此生有点贡献的话,主要靠的是我能海纳百川、平等待人,因此人们都愿和我交往和接近。人不能攀比,更不能有忌妒心理。人往往以自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心里就永远不会平衡;反之 ,就形成自卑。忌妒是万恶之源,它会造成不团结甚至相互倾轧。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忌妒心很强,这个单位一定是走下坡路,因为他怕别人超过他而设置重重障碍,甚至把他挤走 。
20多年前,我在赴美的飞机上遇到一位华裔学者,他说,中国在美国的学者忌妒心强。美国老板要找一个领导人,如果在华人中看中一位,向其他华人征求意见,别人都会说他的坏话;而老板看中一名犹太人,那些犹太人都捧他,最后选中了犹太人,其后果可想而知,这就是忌妒心理在做祟。忌妒会造成互相猜疑、互相拆台,永无宁日。个人如此,单位也是如此,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