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褚君浩院士:光伏产业须加强核心设备研发


中国赫然成为光伏电池生产大国。不过与此不相匹配的是,中国却是应用小国。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表示,光伏电池产业未来的发展,第一代至第三代光伏电池都有发展空间,当前须加强研发核心设备。

生产“大”应用“小”

我国光伏电池产业大约在2000年开始起步。褚君浩介绍,2007年,我国电池产量达到1.088GW,占全球总量的29%,居世界首位。2008年则超过了2.6GW,2009年更是超过了4.0GW,占世界总产量的40%,2010年则达到65%。

不过与生产大国不相匹配的是,中国光伏应用市场依然很小。由于我国光伏电力的成本比化石发电高很多倍,光伏电站的建设不多,而且储能技术和智能化并网等配套建设也准备不够。尽管政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国家计划,但仅局限于工程示范,并没有大规模推广。

2009年,国家发改委开始部署“金太阳示范工程”,我国国内光伏应用产业才有了比较大的增长。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约380MW,占全球总量的3%。2011年由于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装机3GW,占全球12%,但和电池组件产量相比还是很小。

电池效率须提高

褚君浩说,各类电池的效率在不断提高,而大面积产业化的效率仍低于实验室效率。

光伏电池从技术上可以分三类,褚君浩说,第一代硅基光伏电池约占据光伏电池总量的90%,目前正在着力突破20%的效率。此外,要进一步降低硅材料的成本。

第二代薄膜光伏电池,在实现产业化中还面临较多技术问题。不同的工艺路线、设备问题以及材料器件物理问题都需要研究和发展。褚君浩表示,目前对硅基薄膜电池的研究非常热。

第三代电池是新材料、新概念、新结构、新工艺的新型光伏电池。例如,燃料敏化电池方面,当前正在制备更加稳定的电池。另一类是宽光谱光伏电池,目前正在寻找各种对不同颜色的太阳光敏感的材料,通过不同组合的材料,做成多结电池。

核心设备落后国外

褚君浩强调,在技术方面,我国在P-N结、红外探测器等方面都很强。目前,需要加强研究核心设备,我国大部分生产设备是进口的。

“不过,主要进展都集中在研究机构和大学,企业投入的力度还不够。”褚君浩说。

他说,光伏产业要健康发展,就需要在科研、技术、资金投入、市场推广等方面扎实努力。晶硅光伏电池方面,企业要继续研发,薄膜光伏电池政府要投入,新型光伏电池要抓紧布局。

褚君浩预期,在未来发展中,第二代薄膜电池会逐渐扩大比例,晶硅光伏电池会从90%的比例逐步下降70%左右。不过光伏电池的应用是多种并存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电池是互存的局面,每一代光伏电池都有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