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只想为贵州发展实实在在做点事


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每次全体会议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早早进入会场,自始至终认真聆听每一位与会者的发言,当了解到贵州经济增速在过去的一年领跑全国时,老人展现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就是八十高龄的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成员、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省首批结构设计大师、省首批荣誉核心专家、贵州大学空间结构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

结缘于贵州的湖南人

1934年生于湖南岳阳的马克俭先生,今年正好80岁。

记者了解到,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的马克俭先生虽然是湖南人,但他大半生都是在贵州度过的。还在读大学前,马克俭先生就曾读于贵阳一中,也许是与贵州有缘,1958年马克俭先生从湖大毕业后,分配到了刚刚建校的贵州工学院任教。

在贵州落户后,马克俭先生爱上了贵州。他一边从事教学,一边进行科研。

贵州成了马克俭先生的第二故乡。

50多年来,马克俭先生亲历了那一代科技工作者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贵州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

在马克俭先生心里,他发誓要为贵州发展作出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勤奋,马克俭先生开始在空间结构领域崭露头角。当时,省外不少有影响的高校或高薪求贤的公司都向他伸出橄榄枝,但均被马克俭先生一一婉言谢绝。

在马克俭看来,离开,尽管会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会有更多的科研经费,会有更高的生活待遇,然而,他忘不了这片养育自己几十年的土地,舍不得自己奉献了几十年的大学,更放不下自己在贵州的事业。

贵州这片土地虽然欠发达、欠开发,但同时充满了希望,马克俭先生觉得自己已经将根深深扎入并融为了一体。

心系贵州 情系科研

人的创造天赋像火花,可以熄灭,也可以绚烂燃烧,而迸发出科学之光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情系科研的马克俭先生坚信,勤奋是成功的秘诀。为了做出成绩,马克俭先生一头扎进空间结构研究里。

随着时间流逝,一晃,马克俭先生在贵州工作了半辈子。马克俭先生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研究生。学生们从马克俭先生的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学生说:人是为生活而工作,而马老师是为工作而生活。

自然研究需要设备和资金,但马克俭先生却很少向国家、向学校要经费,原来他有自己的秘诀,就是产、学、研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成果转化获得必要的科研经费。他的理念是:搞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论文上,而是要把成果转化为扎扎实实的生产力,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正乐趣。

自马克俭先生将自己的成果用于贵阳市花溪区一所疗养院的食堂修建工程后,马克俭先生的“作品”一个接一个:东北最大的超市“长春欧亚商场”、成都新世纪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馆、贵阳最高的超高层五星级凯宾斯基酒店、贵阳世贸广场、大十字环形人行天桥、青海省西宁市劳动大厦、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国际购物中心,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他的创新成果频频运用到各地的高楼大厦上。在贵州、广东、上海等10余个省(区、市),马克俭先生的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在实际建筑工程中运用达100多万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上亿元。

接下来,马克俭先生不断创新,相继发明了“大跨度新型张弦空间桁架结构”、“大跨度短撑杆新型张弦桁架结构”、“大跨度屋面斜拉式双层预应力平板型网架结构”等6种预应力钢网格体系,应用于新型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实实在在为贵州争了光。

挑战传统观念,创造空间结构技术

不断挑战传统观念、创造全新的空间结构技术为贵州发展服务,成为马克俭先生的最大追求。

马克俭先生说:只有结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创新,才是真正有用的创新。在马克俭先生眼里,贵州是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省份,在贵州搞建筑科学,最大的追求就是用最少的钱盖最好的房子。贵州多山区多山地,导致建筑工程中的钢网架结构造价比钢桁架结构还高,为了节约,马克俭先生研制开发了“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现浇混凝土空心大板楼盖结构”等大柱网、大跨度新型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结构。这种新型空间结构,既满足大开间、大柱网、灵活划分房间的需要,又实现了安全合理、低造价、低成本目的,在全省推广使用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了解到,马克俭先生不仅勇于创新,也善于创新。他的设计有三条原则:一是结构受力体系简洁合理且造价低廉,二是承载方式安全可靠,三要兼顾建筑物的美观大方。他提出的“矩形网格板法和实用分析法”获得国家专利,该成果应用于“贵阳世贸大厦”建设后,节约工程造价2000万元。

面对国内外建筑业新兴科技,马克俭先生既注意吸收又不盲从。2003年底,马克俭先生应邀参加四川省重点工程“成都新世纪国际会议中心”大跨度钢结构工程投标时,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周密论证,放弃了呼声正高的日本某大学开发的张弦梁结构专利技术,而采用省长基金项目“大跨度下弦管内预应力空间管桁架结构”参加竞标,一举中标。

面对贵州省经济加快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马克俭先生提出“磷石膏位模板的密肋式剪力墙结构”方案,把省内两大磷矿基地生产磷酸的工业废渣变废为宝,使其成为建筑工程的主材和辅材,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保护了青山绿水。

当选院士和省政协常委,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在贵州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克俭先生涉足空间结构领域几十年,带领研究生团队,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十多本(近110万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地区规程和国家规程各一册;先后有3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设计转化为实际工程,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通过工程实践应用实现了产业转化。与此同时,马克俭先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钢协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1996年至2006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共计59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2项、全国创造发明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香港柏灵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四届孺子牛金球奖1项,其他奖项合计76项;199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及“五一”劳动奖章,两次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及“五一”劳动奖章;他还培养出30余名硕士、博士,有的学生已经成长为教授、省管专家,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

扎根贵州50年多年来,马克俭先生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多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空腹结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全国12个省(市、区)的大跨度建筑及高层建筑中实际应用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节约工程成本上亿元。

鉴于马克俭先生的突出贡献,2007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束了贵州无两院院士的历史。与此同时,他又光荣地连续当选两届省政协常委。

对当选院士和省政协常委,马克俭先生说:这是荣誉,但更是责任。目前,马克俭先生是国内空间结构工程研究与设计领域颇有建树的权威专家,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省首批省管专家、省首批结构设计大师、省首批荣誉核心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面对一连串的荣誉,马克俭先生十分淡然,他常常说:我只想为贵州的发展,实实在在做点事。(蒋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