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丛斌获“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荣誉称号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由司法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守望初心——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揭晓仪式1月22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 12)播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法医学专家丛斌以其在司法鉴定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新时代最美司法鉴定人”称号。

丛斌是我国法医学界领军专家。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主编《实用法医学》和《法医病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等专著8部,培养博士后、博士60名、硕士101名。

丛斌长期致力于法医分子遗传学研究,为破解犯罪现场高度腐败生物检材降解DNA分型的国际性难题,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高度腐败无名尸、碎尸等腐败检材DNA分型技术。2012年以后又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探索了核小体缠绕区DNA分子稳态机制,为研发新的DNA分型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组遗传标记;针对轮奸案及多人参与的互殴等刑事案件的精液、血液、唾液、尿液混合斑检验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发出用于混合斑DNA分型的技术及计算机分析软件(2015年获“混合分析sepDNA软件”著作权)。他以检案中遇到的难题为导向,先后在广泛软组织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应激性损伤、酒精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复杂死因的鉴定、死亡机制,毒品依赖,中药毒性天然化合物分离纯化及其毒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有的成果已被推广应用,为认定刑讯逼供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性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近五年来他对“应激原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及其猝死参与度的分子机制”又进行了深入系列研究(2014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资助,81430047),发现束缚应激可致杏仁核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嵴融合,线粒体代谢异常及细胞凋亡,创新了法医病理学组织细胞的成伤理论。

在国际上首次将法医学及法学的理论与技术规范进行系统研究整合,更新了法医学的传统概念(已写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主编了《法医法学》全国统编教材,建立了法医法学分支学科。与此同时,还对缩胆囊素抗炎、免疫调节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20年的系统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丛斌是集法医学与法学技能为一身的法医学家。他在检案中具有独到的见解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纠正过多起轰动全国的冤假错案。他成功主持鉴定了数千例有争议的案件,避免了错案的发生。1997年,丛斌为一个被殴打致死的嫌疑人做出了“外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司法鉴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一项科学有力的法医学证据,此案的公正处理有效遏制了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在做讲师期间,他曾不顾犯罪分子枪击威胁,纠正了一起由国家级知名法医权威鉴定的错案,使5名罪犯得到了应有惩罚。

丛斌两次创造过“枪下留人”的奇迹:一起是已经被两次判处死刑的刘小楷案,经丛斌对现场系统全面勘查及对弹道的几何计算,认定刘小楷系为保护他人生命安全,在与身份不明的持枪人争夺枪只过程中,枪走火致持枪人死亡的一起意外事件;另一起是精神病患者杀人案,丛斌顶住压力、据理力争,终究使死刑令在执行前夜被改变。他一次次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2012年6月,丛斌作为专家组组长承担了湖南省邵阳市李某某死亡案的法医鉴定工作。他复检了该案全部卷宗资料,重新勘察了事发现场,调阅了李某某的病历,最后出具了无可置疑的法医学鉴定意见。获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和多位公安部领导批示和高度赞扬。

他还参与了轰动全国的河北省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复查再审的专家论证工作。此案办理的复杂难度前所未有,当时被视为建国以来最难的案件。接受委托后,丛斌经仔细阅卷,科学论证综合分析,向案件承办单位提出,“应依据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实事求是地处理此案”。该意见被最高法院采纳,法院依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再审改判聂树斌无罪。此案的处理结果深得民心,匡扶了司法正义,彰显了公平公正的国家政治形象。获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的高度赞扬。

据悉,2017年6月,司法部与新华社首次共同举办“砥砺奋进的五年•司法行政故事”——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全国32个省(区、市)共选送监狱人民警察、戒毒人民警察、社区矫正工作者、普法人、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人民调解员、司法鉴定人等9类“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候选人551名。11月20日至12月4日,以网络投票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对候选人进行评选,参与投票总人数达1067万。经过网友评选和专家评定,最终评出“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90名,特别荣誉奖1名,特别提名奖45名。

《“守望初心--最美法律服务人”揭晓仪式》节目完整视频链接如下:http://tv.cctv.com/2018/01/23/VIDEvDPUCHzuumZN97vdrToA180123.shtml  (臧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