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全国工商联开展中小企业调研 谋划发展良策


2月3月,北国的积雪尚未融化,麦田刚刚返青。南方虽已花蕾绽放,春意盎然,却乍暖还寒。就在这期间,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褚平、孙安民、庄聪生各自带领一个调研组,分赴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工商联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规模的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组织的这次调研活动,其意义非同寻常。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速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显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谈“转变方式”、“结构调整”,无论如何离不开企业这一经济主体,更无法绕开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这一企业主体中最大的群体。那么,中国的中小企业目前处于何种状况?当前遇到什么困难?今后将怎样发展?这些问题如何得到关注?

人们不禁想起,去年,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了一份“新文件”。在这一文件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助手作用,特别要求工商联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随后,在全国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及其制定的“201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要树立“抓大扶小”的观念,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当前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于是,人们意识到,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这次大规模调研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文件”的具体举措,是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富于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生动体现,是全国工商联和各级工商联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求策于真知、问计于基层的一次重要实践。

记者陪同全哲洙书记带领的调研组,先后到江苏、广西、广东、浙江四省区开展调研工作。在前后共计20多天的调研中,所见所闻,感受匪浅,让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从中引发许多思考。

抓住时机,直面困难,做好服务

“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这次调研工作,时机选择得非常好。”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与全哲洙书记会面时所讲的一句话。江苏、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在与全哲洙书记会面时,都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领导同志所说的“调研时机”,有什么含义?

在这次调研中,在不同的地方,在与企业、行业商会、工商联、政府有关部门、理论研究单位等不同的人士座谈时,全哲洙书记反复强调,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全局总体平稳向好的这个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本文以下简称为“小微型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注意到,从某些方面看,今年是小微型企业处境最为艰难的一年。其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可能比一两年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还要复杂,还要严峻。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势必对今年的经济工作,乃至对“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谓“调研时机”,针对的正是小微型企业目前的处境而言。而做出小微型企业面临极大困难这一重要判断,则来自于对“转变方式”、“结构调整”等任务艰巨性的准确理解,来自于对国际国内各种经济因素复杂性的深刻分析,来自于对多年经济发展中长期积淀、并逐渐显露的诸多矛盾的全面把握。

就在全国工商联开展此次调研期间,一年一度的两会在京召开。在两会结束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总理总共回答了12个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专门涉及“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人们知道,在中国上千万企业中,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均占绝大多数的比重。显然,无论是记者们的提问,还是总理的回答,无不表明人们对小微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关切,无不表明小微型企业“小中见大”的分量。

“抓好小微型企业的工作是战略性工作”,“小微型企业是民生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要像关注老百姓的生活那样关心帮助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这类的话,全书记一路走,一路讲。他一再讲,小微型企业数量大,分布的行业广,容纳的就业人口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也十分可观。小微型企业是创业者的“起点”,是原始创新的“摇篮”,是大中型企业的“胚胎”,是国家整体产业结构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微型企业的存在,集中体现出中国人的创业激情、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代表着老百姓的致富梦想。没有“小”,哪有“大”?小微型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困难,其影响远远超过其自身。

但是不能不重视的问题是,小微型企业大多处于“提篮小卖”阶段,自身能力素质低,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平均生存时间仅短短几年。因此,当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时,当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环境成本低廉的“三低时代”光景不再时,小微型企业先天不足的弱点必然突出出来,使之感到处境艰难,形势严峻。

在这小微型企业处境艰难、严峻的时候,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调研,其时机把握可谓恰到好处。

重心下移,直接深入到一线

提到“艰难”、“严峻”之类的词语,许多人会想到媒体上不断报道的“用工荒”、“融资难”、“原材料涨价”以及“人民币升值”等现象。然而,对小微型企业而言,这些现象的具体影响是怎么表现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些问题哪些是长期存在的,哪些具有新的特征?什么样的困难企业可以靠自己解决,哪些困难必须由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提供帮助?尤其重要的是,面对困难,小微型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赢得挑战?

问题的确存在,的确不少。要解决问题,必先了解问题。于是,全国工商联的四个调研组分赴16个省市自治区,在各地工商联的先期准备和广泛参与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直接到企业中去。其中,全书记带领的调研组奔赴东南沿海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江苏、广东、浙江和民营经济较快发展的广西,在前后两次调研活动中,分别到了连云港、盐城、南通、南京、防城港、柳州、南宁、深圳、东莞、顺德、广州、慈溪、绍兴、永康、萧山等十余个城市,直接考察了40余家企业,召开了大大小小近30余次座谈会。调研组直接考察的企业,分布于机电制造、医疗器械、车辆与汽配制造、纺织服装、IT、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参与座谈会的小微型企业分布行业面更为广泛。在上述企业中,有的企业有数百名员工,宽敞的厂房,较先进的设备;有的却仅有二三十员工,设备简陋,“螺丝壳里做道场”。有的企业属于传统制造业或一般性服务行业,有的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的则已经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成为极具成长性的典型。

全哲洙书记在调研中特别重视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强调小微型企业的千差万别,强调看问题不能只看现象不问原因,不能只看表面不察实质。因此,每到一个企业,每开一次座谈会,他总是仔细看,认真问,耐心听,务求对问题的方方面面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用工荒”的根本原因何在?小微型企业怎样才能招到人,留住人,用好人?在几家企业,全书记在生产线边询问工人收入多少,上没上保险,在企业工作多久了?当他听到一位工人在本企业已经工作7年,留在企业的原因是“老板对工人好”之后,及时提出企业不仅仅要用工资待遇和事业留人,还要用情感留人,更要以制度、以文化、以和谐劳动关系留人的观点。

“融资难”究竟有多难?面对许多老板的“叫苦”,调研组并不试图“开药方”,而是针对个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地寻找可行性方案。比如,银行可以多一些服务,政府应该多一些扶持,社会可以多一些融资渠道,等等。在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全书记了解到该企业的产品在电力、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企业却面临资金紧缺的困难时,当场建议请那些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战略合作。这一“抓大扶小”现场“牵线搭桥”的做法,让小企业的老板和员工们感动不已。

广东东莞的“卓越高尔夫观光车公司”,顺德的“科卓尔公司”和“弗伦克公司”都是科技型小微型企业,老板都是20多岁、30左右的年轻人。在这些企业,全书记仔细了解年轻创业者们的学历背景、创业经历、创业感受,肯定他们自主创业的路走得对,要坚持走下去,“只有经历多次失败仍不放弃的人才会获得成功”。鼓励他们大胆创新,靠不断创新发展企业。

浙江慈溪“应学强织造厂”是典型的小微型传统纺织企业。老板应学强两手老茧,一口浓浓的方言,见到厂里来了许多“大官”有些不知所措。全书记在看过车间后,坐在一间仅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仿佛拉家常一样与应老板亲热地攀谈。从原料价格到产品销路,从企业有什么困难到老板有没有信心,娓娓而谈。当听到因缺电影响生产企业不得不自备发电机时,全书记当即嘱咐记者:把那台发电机拍下来。

同样在慈溪,“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引起了全书记极大的关注。这家仅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微型企业,依靠自身投入,大搞自主创新。其开发出的“核电站密封技术、新产品及应用”项目,201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产品和应用技术达到核工业要求的最高等级,居世界领先水平,以至于美国一家知名大企业几次三番地欲出资收购。全书记在详细了解了这家企业和老板励行根的情况后非常高兴地说,这是小微型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典范。

在参加调研工作的过程中,记者耳闻目睹了全哲洙书记和全国工商联调研组同志们是在怎样的工作。特别是全书记率先垂范所表现出来的调研态度、调研方式和方法,以及在调研中把握方向,驾驭问题,剖析矛盾的水平和能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精、细、专、实,认真比聪明更重要

对这次全国性的综合调研活动,全国工商联领导极为重视。重视的原因不仅在于调研工作将拿出一份重要的成果,同时,调研工作本身是工商联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文件”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素质的一次大练兵。

练兵就要动真的,就要格外认真。

在调研活动期间,全国工商联先后请来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人社部、科技部、银监会等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的负责人,登门讲课培训,目的是帮助调研组的同志们进一步了解有关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掌握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今后的政策思路。在培训听课时,全哲洙书记和全国工商联的各位副主席、各部门领导,恭恭敬敬地坐在下面,拿着笔,摊开本,一边听,一边记。除了提问,没有哪个领导插话,更没有人中途退席。培训结束后,全书记不仅在大会上进行了动员,还专门参加了分组准备会。在动员讲话和准备会上,他谈到调研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谈到调研的方法和要求,专门提出要深入到那些“边边角角”的小微型企业去,看一看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同时,他强调调查必须与研究紧密结合,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他的要求具体而微,既严且细。这不仅让记者感受到了调研准备工作的认真,甚至有一种将士出征之前“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的激动。

“上午考察家企业,下午召开座谈会,晚餐后开座谈会,或者是赶路。”这样的日程安排,在此次调研中几乎天天如此。在广西防城港一次晚间座谈会会后,当地工商联的一位领导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在晚上开会,你们调研组开了先例,创了纪录。”有一次,全书记让大家休整一下,自己却请了几位小微型企业的负责人晚上到自己房间里交流。对于在晚上开会,或者在星期六、星期天开会,全书记总是要对来参加会的企业家或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表示抱歉,笑称自己这种“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打扰了大家。然而,对那些与会者来说,他们的感受是几个“没想到”:没想到小微型企业的事情如此受重视,有些让人“受宠若惊”;没想到调研组的工作如此认真务实,一点没有“花架子”,绝不是“走过场”;没想到北京来的“大领导”如此不辞辛苦,工作起来简直“连轴转”。

全哲洙书记一再强调,工商联的干部必须学会做思想工作,必须学会做群众工作。什么是“思想工作”?那就是要利用不同的场合,反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主要任务”。反复强调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不能对立地看问题,也不能表面化看问题。“永远不变的是变”,因此要“知变,应变,善变”。同时,反复强调要深入实际,尊重实践,“先有实践,后有文件”,对实际情况掌握清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在其中了。

那么,什么是“群众工作”呢?全书记多次讲,要学会“经济语言”,学一些“工业语言”、“现代农业语言”,因为这样才能够和企业家们找到共同语言,和他们交心,才能够做好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工作。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全书记的“语言”真的到位,不愧是做群众工作的高手。“你们这个电动车用的电池是‘加水’的,还是‘免维护’的?”“你们织的布多少支纱?能不能达到‘百米无疵布’的标准?”“你养殖的种猪是‘三元’的还是‘五元’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一提出,让企业家们惊讶,也让他们叹服。不止一位企业家对记者说:这个领导太厉害,问的都是专业问题。其实,不但企业家们这样想,那些专家学者们也有相同感觉。在一次座谈会上,全书记强调“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谈到现在社会科学界“缺精品”、“缺大家”、“缺学派”,鼓励专家学者们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理论。会后一位学者很感慨地说,参加过许多座谈会,像这样对理论问题有独到见解的领导真不多见。

工商联无论做什么工作,其目的是使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调研过程中,全书记特别关心小微型企业能否抗御住当前的困难,顺利渡过难关。他勉励企业家和各级工商联的同志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在困难中抓住机遇,在新的挑战中“做精、做专、做特、做稳、做强”,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全国工商联开展的这次大型调研活动,目前已告一段落。初步调查之后,更重要的分析、研究工作正在开始。整个调研工作的结果值得期待。也许,这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回顾四个调研组万里迢迢、风尘仆仆辛苦工作的过程,人们仿佛听到了那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这步伐在为中小企业争取时间,赢取战机,这步伐正在迈向工商联工作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