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董建华:香港将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并续保持繁荣


中新社香港十月九日电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前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接受中新社访问,畅谈国家建设成就以及香港与祖国的血脉亲情。他相信,香港的未来仍将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只要充分发挥优势,为国家的发展服务,香港还会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并从国家的发展中继续保持繁荣。

记者:您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了国庆六十周年的盛大庆典。请问您当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董建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庆典当天,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雄壮的阅兵仪式和载歌载舞的欢乐人群,我心里非常激动。我上次登上天安门,是在五十周年国庆的时候。每次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都能体会到国家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实在令人鼓舞。

记者:在您的眼中,新中国六十年来,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董建华:新中国六十年来,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得到世人的公认。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几乎是空白。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婴儿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国库空虚,经济几近崩溃,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毫无现代基础设施可言。六十年以后的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四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的人均寿命达到七十三岁,婴儿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一点五,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医疗、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各种现代基础设施覆盖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中国在民主、法治与人权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人口众多的一个国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新中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改变了全球发展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这些成就令我们海内外所有中国人感到自豪与骄傲。

新中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认为最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有正确的领导,使中国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我们抄过日本、学过德国,追随过美国,也仿效过苏联。但这些路都没有走通。因为中国的底子太薄、人口太多、资源太少,并且饱受外国势力的干预。中国要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带领中国走上这条成功之路的,是中国共产党。做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团结所有的力量,既有战略远见,又有高效的执政能力,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能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勇于开放。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第二,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自强不息。中国人民以其勤劳、勇气和智慧,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为国家,也为自己创造了财富。

记者:作为一位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您如何形容内地与香港六十年来的关系变迁?香港如何在得益于国家发展的同时,又助力于国家的进步?

董建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竭尽所能关心和帮助香港。香港的经济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于六七十年代,而真正腾飞则是在内地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的八十年代。内地充裕的资源和劳动力、庞大的资金需求、对外贸易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等等,给香港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央政府给予香港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香港继续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继续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祖国始终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在国家六十年的发展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香港人士为改革开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有目共睹。改革开放之初,内地投资环境很不完善,而香港已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航运中心,香港同胞率先进入内地、把握机遇,担当了内地与国际转口最重要中介角色。香港人士在内地投资兴业过程中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入内地,并通过与关联企业合作,使先进技术迅速传播,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此外,香港人士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在与祖国内地的交往合作中得以发扬光大。香港同胞资助的众多的公益项目遍布内地城乡以及教科文卫体等广泛的领域。在国家遇到重大灾难时,香港同胞纷纷慷慨解囊,展现了浓浓的同胞之情。

香港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正如我反复强调的,“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记者:在与国家共同发展进步的同时,香港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及发挥独特优势?

董建华:香港的未来仍将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坚信,尽管国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们有了六十年的发展经验和信心,我们国家的前景是光明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继续改革开放,在新中国一百年的时候,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一点——那就是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为国家的发展服务,香港不但不会被边缘化,还会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从国家的发展中继续保持繁荣。我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