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1到2011,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中国刚刚走过的这100年,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写下了光荣与梦想。无论是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参照,还是以人类现代化历程为背景,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无不诠释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古老到现代、从危亡到复兴的壮阔进程,其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启示。
由百年前武昌城楚望台上震惊世界的枪响往前溯,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我们听到鸦片战争英国舰队轰击中国海岸线的隆隆炮声。在此之前,“天朝上国”封闭停滞,被远远甩在“百年锐于千载”的工业革命浪潮后面;在此之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外有列强入侵,内有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苦难。
中国往何处去?太平天国的悲歌,洋务运动的夭折,戊戌变法的幻灭,清末新政的破产,在辛亥革命前近100年的历史演进中,一个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逐渐显现出来: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顺应现代化这一文明趋势和时代潮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从这个意义上看,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紫禁城里的皇帝倒下了,大小军阀依然争战不休;头上的辫子虽剪,“脑中的辫子”犹存;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光环,难掩巴黎和会的黑幕……
辛亥革命带来了震撼,也留下了思索。在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过程中,如何唤起民众、激发人民这一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在民族复兴的远景目标下,如何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怎样寻求承载历史使命与现代化理想的现实途径?
90年来,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锻造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奇迹”,迎来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光明前景。从理想到现实,从未竟到已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正在中华大地展现蓬勃生机,五千年文明古国大踏步赶上文明进步潮流。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现代中国的艰难开启,百年中国的历史巨变,如千帆竞渡,又如百川归海,从岁月深处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只有坚定这样的选择,我们才能顺应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时代巨潮仍在激荡,复兴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