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在即。回眸2008年,全国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十一届全国政协开局之年亮点频现。
从抗震救灾到北京奥运,从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到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探索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到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切,无不印刻着人民政协前行的坚实足迹,倾注着政协委员们的智慧和赤诚。
把握时代主题 建言绿色奥运
“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我国在申报奥运会时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国政协广泛凝聚各界力量,通过调研提案等方式,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
2008年4月,全国政协组织调研组赴北京、山西、天津、河北等省市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国家体育馆、奥运村等奥运设施,深入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重点工程和治污企业,与有关地区、部门和企业进行座谈。参加此次调研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仍记得当时的情景:“在国家体育场看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五棵松篮球馆看到把收集到的雨水应用于空调水冷却等,一系列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设计让委员们叹为观止。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存在各地进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及时形成报告上报中央,提出一些建议。”
翻开这份调研报告,我们看到,报告里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落实“绿色奥运”的各项工作和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尤其强调要完善环境应急机制,为应对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和突发环境事件做好充分准备。报告还建议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和关停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绿色奥运”活动;以举办“绿色奥运”为契机,深化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区域联动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深入调研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中央及有关单位的重视和认可,奥运会组织和筹备工作,充分考虑了政协的建议。
这只是委员建言绿色奥运的一个例子。实际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等各专门委员会组织的与绿色奥运相关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不胜枚举。仅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提交的提案中就有28件是围绕绿色奥运相关问题献计出力。加上全国政协各地方组织为奥运议政建言的提案、社情民意多达数百件,这些真知灼见渗透到了奥运会筹办的各个环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报告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举办生态友好型大型体育赛事的纪录,中国兑现了‘绿色奥运’承诺,说明我们确实是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地做好了这件事情。”王玉庆和参与调研的委员们深感欣慰。
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环节,专题调研一直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有效形式。据了解,2008年全国政协就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55项,形成调研报告和专题建议52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情牵地震灾区 献策国计民生
2008年,最震动国人心灵的莫过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紧紧牵动着政协委员的心。
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尽快重建家园,政协委员们走进灾区,来到群众居住的板房和安置点的卫生院、文化站,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就完善板房设施、建设永久性住房、群众就业和学生复课等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在实地调研中我发现,灾区一些地方过渡安置房在规划选址时,缺乏较长远的眼光,所选择的建造地有的占用了复耕在即的农田,有的占用了即将重建家园或已经开始重建住宅的地块。”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两周,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就来到了地震灾区调研。当时,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他了解到,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一套25平方米、符合相关标准的活动板房,生产、运输和安装的费用总计约需15000元。如果赶进度,匆忙选址,草率安装,就是无谓地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对捐赠方的不尊重。另一方面,拆下来的材料又将占用场地,污染环境。发现这些问题,马国湘委员当即提出了关于“灾区过渡安置房的使用选址急需长远规划”的提案,建议活动板房选址除了要符合安全、防火、防震等验收标准,还应考虑让它得到较长时间的使用,以便最大限度地用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这一提案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在颁布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明确要求过渡安置房建设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以安全为前提,尽量节约土地和资源,节省成本,除了符合相关安全要求,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个问题发现和提出都比较早,对相关部门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也发挥了作用。”马国湘委员说。
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日子里,还有许多政协委员和马国湘委员一样奔走呼吁,为灾区人民尽心尽力。“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作为政协委员,就应该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提案反映实际情况,把有效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党和政府。”马国湘委员说。
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自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5056件,经审查,立案4738件,已经办复,许多建议已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得到体现。
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田野调查社情民意
“来成都一定要到我们的三圣乡看看。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圣乡可以算作一块高产的实验田。”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庆文兴奋地向记者讲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
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的重要选题之一。2008年,全国政协分别组团在成、渝、湘等地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组织专题调研考察,并在京举行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专题协商会。由于主题集中、现场互动性强、协商气氛浓,专题协商会正成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政治协商形式的一项重要探索。
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来到涪陵、永川、新津、锦江、温江、青羊等区市县的社区、村镇、企业、学校、工业园区和农业基地,进行深入调研。
张庆文委员向记者讲述了都江堰市沿江镇的故事:那里地理位置偏僻,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进行,几年来沿江卫生院已在医疗条件、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突飞猛进焕然一新。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当地老百姓评价说,以前卫生院小病医不好,大病医不了,现在是小病不出村站,大病就在卫生院,农民看病不难了,吃药也不贵了,还经常有大医院的专家、教授送医送药到家门口!”张庆文委员说。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城市资本有序地进入农村;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国政协通过深入的调研,对于统筹城乡改革如何向更深层次推进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成果最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吸纳了有关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民主决策
协助分析判断形势、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面。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政协委员们密切关注国际经济走势,关注国内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全国政协先后召开9次专题座谈会,为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建言。
政协委员们深入城市、农村,来到社区、工厂、企业等进行调研,了解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做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参谋员、调解员,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在天津北辰区科技园区调研时,冯幸耘委员说。
去年11月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召开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专题座谈会,政协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发表意见,对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急剧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认为,在扩大内需的重点上,应该集中解决一些我们长期想办没有办而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如以加快铁路建设为重点,建设和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进度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监事长王为强提出,面对金融危机,既要加强金融创新又要完善市场监管,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地推出新产品、开办新业务。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要在社保、信贷等方面给予企业、尤其是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以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培养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为保增长、渡难关积蓄力量。”
“在增加投资当中,除了基础设施、环保、绿色能源等的开发外,一定要包括对民生问题的投资,这是当前促进消费的最有效手段。”
……
一项项建议,一份份报告,为党和政府适时调整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并进一步转化为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具体行动,推动中国经济航船继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