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国务院开发扶贫办正式批准贵州省大方县确定为农工党中央定点扶贫县至今,大方县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处处都有农工党参与帮扶的具体实例,因循着“情系乌蒙、爱洒大方”的情感基调,坚守着“大方不脱贫,农工不脱钩,脱钩不脱线”的庄严承诺,农工党中央热情帮助各民族群众开展科技兴农、助学助教、医卫帮扶等具体工作,围绕民生事业积极践行“同心”思想,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身体好起来、脑筋活起来,生活乐起来”,汗水洒向乌蒙热土,真情献给大方百姓。
农工党在倾情帮扶,大方也在扎实工作。在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贫困县里,党委、政府各部门还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小楼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也不过十几平方米,而对于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却如同县名一般的“大方”。
发展中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在农工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大方县依托“同心”工程,把发展中药产业定为了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
以前,大方县文阁乡的土地里种的都是苞谷,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土壤贫瘠、蓄水能力很差,苞谷的产量也仅限于作为农民的口粮,土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为零。如今,天麻、半夏、航天丹参成为了这个乡田间地头的“重头戏”,很多农民通过种植药材发家致富,很多种植大户一年的纯收入能够达到20万元。
帮助联系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合作,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联系专家实地指导农民种植……农工党中央及贵州省委为大方的中药产业发展积极献计出力。广西中恒集团去年在农工党中央的牵线搭桥下投资300万元,与大方的5个公司、合作社合作,派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搞起了示范种植。“按照我们的合同,药材由集团统收统售,销路不用犯愁,收益双方按比例分成,集团再把得到的钱滚动投入到基地,支持咱们做大做强。”文阁乡负责人对这种合作模式十分满意,“中药带走了,效益等于全部留给了百姓,因此乡亲们的干劲很高。未来3年,我们的三七要突破5000亩,产值要突破1亿元。”
“同心助医”工程方便百姓看病
记者来到猫场镇卫生院的时候,联合村硝厂组37岁的村民蒙支全正在这里看病,前几天他被山风吹感冒了。医生龙坤为他做了认真的检查,开了几种感冒药,叮嘱他回去以后按时吃药,注意休息,避免重感。
放在以前,蒙支全是不会为了看这点“小病”跑上几十里山路到镇上诊断的,一来交通不方便,二来动辄几百元的医药费让这个农民望而却步;如今他的顾虑打消了,去年交了50元钱加入了新农合,这次看病费用基本能够报销,要是住院,自己也只需要掏30%。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农工党中央“同心助医”工程的惠泽下,猫场镇卫生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几间茅草房,二三赤脚医”的简陋环境,变成了两层小楼、基本诊疗设备一应俱全的标准卫生院。医师龙坤也是专门从贵阳中医学院招聘来的,加之参加过农工党中央组织的几次专门培训,医德医术都足以胜任。
去年,“同心助医”工程为大方县配备了总价值706万元的28辆流动医疗服务车和两辆可以做手术的流动医院车,大方成为了西部地区第一个所有乡镇都拥有了急救车辆的山区县。此外随着31个乡镇卫生院和146个村卫生室的全面改造,29种1886件医疗设备全部到位,大方县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也大为改观。
“同心同德同向前,同心助医民心甜,照光化验不进城,防病治病到家庭,医院温馨人性化,康复休息有花园,病房安了呼叫器,换药打针不麻烦。”大方百姓自编自写的民谣虽然读起来不那么合辙押韵,却把“病有所医”的幸福写了出来。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不甘心在家务农,又苦于外出打工没有技术一直是大方县的青年面对的一道难题,仅凭借在中学学习的一些文化知识,外出“闯世界”的他们只能干些洗碗扫地的工作,很多人没干几年就放弃了当初的美好愿望,回到了黔西北的大山里。
这种困惑如今也在农工党中央的帮扶下得到破解,一所毕节同心农工中等技术学校去年开始在大方招生。这所由农工党黑龙江省委副主委高翔捐资500多万元开办的学校,秉承着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理念开始探索,努力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为本地区产业转型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如今,881名学生正朝着他们的梦想进发。“我未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技师。”数控加工专业18岁的小孟有这样的梦想。中午休息,他正在专业实训室里给自己“补课”。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小孟完成了第一年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正在等待着机会去“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际岗位培训的机会。“以前是想学没有地方学,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没有理由不抓紧时间多学一点、多练一会儿。”
“‘同心’给了我们信心,‘农工’给了我们机会,剩下的就是用我们的努力学习去感恩、去回报,去为了家乡的未来武装头脑、贡献力量。”小伙子朴素的理解蕴含着深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