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秋雨,给宁夏带来了几许柔美。9月3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这里,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和政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进行调研。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来宁夏,贾庆林主席非常高兴地看到,宁夏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牵住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牛鼻子”,呈现出回汉群众一家亲的喜人局面。
从1983年开始,宁夏就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易地扶贫移民开发建设。这几年,围绕建设“小而富、小而强、小而美”的新宁夏的发展目标,宁夏针对南部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重点开展了整村推进、生态移民等工作,收效很好。
9月4日,贾庆林主席来到同心县原州区南城拐子生态移民新村。村前大牌坊上那醒目的“团结新村”四个大字,与村里回汉群众张张朴实的笑脸相映生辉。贾庆林主席走进海生德家里时,老两口正在擦洗客厅的家具。屋子不大,却干净整洁。“住在这里还习惯吗?”“好得很。”看得出,去年9月搬到这里来的海生德,对新家很满意。他告诉贾庆林主席,自己一家6口人原来住在南部深山的土窑洞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最糟糕的是娃儿们上学太不方便,最近的学校也要走十几里路,还得翻过一个大沟两道梁。搬过来后,两个孙女在县城里读住宿高中,想回家,打个车一会儿就到门口了。”“盖这三间房花多少钱?你自己掏了多少啊?”贾庆林主席打量着海生德屋里的各类摆设问他。“3万多,我自己拿了1.9万块,政府给出了1万多。”海生德一再表示,政府帮了大忙。兴奋不已的海生德热情地邀请贾庆林主席看看他院中的沼气池、自来水,院外的两间牛羊饲养棚。“这些都是政府给建好的。”海生德自豪地告诉贾庆林主席,当地政府想得很周到,给搬到这里来的每户家庭都配设了一台太阳灶、一座沼气池、一铺节能炕、一亩枸杞田。贾庆林主席祝福海生德和他的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原州区委书记王文宇向贾庆林主席介绍,南城拐子生态移民暨危窑危房改造项目总规划面积共安置移民1720户7830人,分三期统一建设。其中,海生德所在的“民族团结新村”是第一期,已完成安置移民503户、2506人。二期头营镇马庄移民新村将安置移民500户、2500人。二期工程已于8月底完工,今年9月底前移民将全部入住。
车行在宁夏南部山区,贾庆林主席一路上经常会看到成片的格局相似的农民新村。据介绍,这都是宁夏开展的生态移民暨危窑危房改造项目。每个项目都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坚持按照规划、设计、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五统一”的原则进行,将财政、民政、国土资源、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扶贫开发、科技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建设。这些村落,红瓦蓝脊白墙,在青山掩映下,煞是好看。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蓝色屋脊为“政府蓝”。贾庆林主席称赞宁夏的办法不错,他说,要想让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政策精神惠及广大农村,各地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具体的落实措施。
9月5日,周六,牛毛细雨。贾庆林主席的到来,让吴忠市金星社区的居民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据介绍,这个小区2002年建立,现有居民1473户,其中回族群众占社区总人数的66%,是典型的回、汉杂居社区。从小区建立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起回汉民族纠纷。贾庆林主席考察了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后,来到回族居民马克勤家。这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幸福温馨。80岁的马克勤和77岁的老伴马勤娟,穿上了去年到麦加朝觐时所穿的圣衣。马克勤告诉贾庆林主席,现在回族群众都争着去麦加朝觐,一方面说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地方贯彻得很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回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谈到朝觐的事,贾主席嘱咐当地的干部,一定要把这件事组织好,保证我国穆斯林信众的安全。拉着两位老人坐好后,贾庆林主席亲切地和他们聊起来。“回族过古尔邦节、开斋节,汉族邻居来不来祝贺?他们过春节,你们去不去祝贺?”“他们来,我们也去。不论回族汉族,谁家办个婚丧嫁娶的事,大家都上前帮忙,不分彼此。”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马克勤还告诉贾主席,自己所在单元一共有18户,其中10户是汉族,8户是回族,哪家几口人,自己都清楚。“去年夏天,社区里一户汉族居民的聋哑亲戚走失了,正好被我们遇见,于是我们就发动邻居们一起出来打听,最后帮她找到了家人。”马勤娟老人在旁边补充着老伴的介绍,笑容是那样祥和。
贾庆林主席了解到,金星社区正是宁夏回汉民族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生动缩影,他多次指出,只有实现民族大团结,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的大发展。他希望宁夏的各级干部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建设步伐,把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同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来。
调研中,贾庆林主席还考察了位于银川市的宁夏六盘山中学,看望了同心县清真大寺和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寺的宗教界人士。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低碳经济。近年,这几个词组在各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备受追捧。对于三面是沙漠,自然生态脆弱的宁夏来说,它们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这次来宁夏调研,贾庆林主席看到,这里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9月3日,贾庆林主席一下飞机就来到中治美利纸业有限公司。把造纸厂建在腾格里沙漠边上,这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原料从哪儿来?废水往哪儿去?贾庆林主席也正是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中治美利的40万吨涂布白卡纸生产车间。在这里,他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中治美利公司董事长刘崇喜向贾庆林主席介绍,他们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率先在全国制浆造纸行业实现了污水处理-灌溉林地-吸收降解-汇集净化-造纸用水-污水处理的水资源封闭循环利用,不仅不向黄河排放一滴废水,还在沙漠里养育了50多万亩林地,让沙漠后退了10多公里。
站在中治美利建在沙漠边上的一座高台上,贾庆林主席极目向远处眺望,但见几十万亩的速生杨林,绿油油泛着亮光,像无边的绿海一样向大漠深处绵延。刘崇喜指着林边的一条条沟渠告诉贾主席,中治美利投资9600万元建设投产了日处理能力50000立方米的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和林基地输水灌溉工程,经处理,达标的废水混配黄河水灌溉本公司自己开发的造纸速生林。处理废水后的压滤污泥用于新开发速生林基地沙质土壤改造,使有机固废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贾庆林主席向刘崇喜追问着企业实现循环发展的相关细节,鼓励他一定把这条科学发展的好路子坚持走下去。
泾源县黄花乡特色林木工厂化育苗中心给贾庆林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贾庆林主席和自治区林业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深入探讨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各种路径:捕捉技术、利用技术、储存技术、吸纳技术……他希望科研工作者走出实验室的深宅大院,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土地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在宁夏东部地区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拉开了宁东开发建设的序幕。9月6日一早,贾庆林主席就来到这里,听取了宁夏自治区政府关于宁东能源化地基地的总体战略规划。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齐同生向贾庆林主席介绍,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宁夏对宁东基地的每个项目都严把环保关:宁东的发电厂采用超临界、超超临界空冷机组,节水率达70%,每度电可节约煤炭90克,实现了节能、节水、减排、环保的要求;宁东建立了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展“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业用水和生活废水全部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随后,贾庆林主席又来到化工基地的重点项目——神华宁煤集团煤基烯烃项目建设工地,考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看到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也在这里,贾庆林主席把他叫到跟前问:“你们在内蒙古的煤化工项目怎么样?我到内蒙古考察的时候,曾给你提了几个指标,比如,生产每吨油耗水不超6立方米,产生的CO2不超过3吨,95%的CO2全部储存,你们都达到了吗?”“都达到了,95%的CO2都被压成液体注入到3000米的地下了。”张喜武的回答让贾庆林主席很满意。
考虑到无论怎样再处理,还是会有碳排放的客观实际,贾庆林主席建议宁夏自治区政府在规划项目时一定要留出高标准的绿地,以形成碳汇指标。此外,他还建议神华集团在宁东的企业引入微藻,以增强对CO2的吸纳能力。
贾庆林主席还考察了六盘山扶贫电厂和中银绒业有限公司。
调研中,贾庆林主席多次强调指出,不要把低碳经济看得很神秘,只要我们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认真总结经验,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就能够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