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来说,“大事多,喜事多,新事也很多”。这一年,有大量的新闻事件涌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中有很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让我们细细回味,有硕果累累的参政议政成就,也有可圈可点的社会服务工作;有民主党派成员的精彩亮相,也有两岸交流的跃动音符。为此,本报特别推出年终专稿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编者
今年初,民革中央推广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甘肃取得积极成果,并在白银市经验交流会上被推广开来;9月,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民进四川省委会、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等作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受到表彰;11月,第21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特别授予农工党中央“最佳组织奖”……
回顾今年各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创新思维脉络清晰:民革中央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主办 “全国扶贫协作优势产业推介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创设一个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企业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对接的服务性平台;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启动“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积极探寻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落地支点”……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已经上升到开拓创新的崭新层面。
爱心智慧的持续接力
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核桃寨村的杨家仁是个科技积极户。今年8月,他听说由民革中央规划、科技部投资的“经果林示范种植项目”要在村里进行实验,自愿拿出自己的土地让专家“演练”。
可谁能想到,若干年前核桃寨村还是一个村民完全不懂科学,科技难以推广的穷山村。
这些变化,得益于各民主党派中央20年来在毕节地区开展的智力支边扶贫活动。
自1988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成立专家顾问组,在毕节地区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每年都把对毕节地区的扶贫工作作为社会服务的重头戏。
今年民革中央不仅在纳雍开展了“经果林示范种植项目”,还以项目为依托,深入推动核桃寨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民盟中央完成了“毕节试验区农村公路建设研究”调研任务,帮助协调商务部的“东桑西移”项目,促进了毕节市蚕桑产业的发展;民进中央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合作建设毕节金沙县“石漠化治理科技大院”,投入资金20万元与金沙县共建“民心有机农业试验示范园”;农工党中央在毕节大方县7个乡镇15行政村,实施1000亩半夏中药材种植项目,投入192万元,扶持农户400余户,每亩增收上千元。九三学社中央、致公党中央等其它民主党派也为毕节实验区的发展持续倾注爱心和智力。
正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评价的那样——“20多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毕节试验区建设倾注感情之深、投入专家之多、参与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支持力度之大,在多党合作历史上是少有的。”
打造个性化社会服务品牌
如果说毕节实验区的发展是各民主党派智力支边扶贫成果的集中体现,那么民革中央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民盟中央的“烛光行动”、民建中央的“思源工程”、农工党中央的“和平周”组织活动等则体现了各民主党派在社会服务工作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品牌”服务。
今年2月,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坝村的村民魏宏生在一场经验交流会上给村民们推广了一项好技术,“多亏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让我的西红柿告别了化肥,产量还比去年提高了40%。”
自2003年起,民革中央就积极关注并参与实施“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相继在山东、河南、辽宁、甘肃等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推广也成为了民革中央一个知名的社会服务品牌。
“烛光行动”是民盟中央近几年着重打造的社会服务品牌。“烛光行动”旨在通过开展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交流与帮扶,唤起全社会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关注。
今年3月,来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陇南成县的6位教师结束了在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的挂职培训,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他们把此次培训的收获带回给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而这6位教师是民盟“烛光行动”培训的5万多位教师中的几个个体。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民盟开展“烛光行动”以来,已培训农村中小学校长及一线骨干教师5万余人次,援建学校36所,捐赠款物合计2500多万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民盟、民进联组会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民盟的“烛光行动”。
实践证明,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各民主党派善于发挥各自成员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服务,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定影响。
——今年9月,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民进四川省委会、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作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受到表彰。民进四川省委会开展的“进康合作”、“西蒙德木”等工程,极大地推动了康定、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的发展。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九喜合作”、“九阿合作”等工作也受到肯定;
——从第5届“和平周”活动开始,农工党中央就积极参与组织,今年11月,农工党中央被第21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特别授予“最佳组织奖”;
——今年6月,致公党中央在江苏召开“致福工程”学习交流会,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感谢致公党中央和各省级组织对江苏发展的支持。2003年以来,致公党中央开展的“致福工程”,在农村推广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累计培训农民10万多人,受益范围覆盖江苏省72个县(市、区)。
追求创新,拓宽社会服务领域
在盘点2009年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时候,记者发现其中闪耀着不少创新思维,民主党派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新领域。
今年11月,在第一届“全国扶贫协作优势产业推介暨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参会的60个“中西部扶贫优势产业对接县”之一,民革云南省委会的定点挂钩扶贫县——屏边苗族自治县与广西百果乡果汁有限公司经协商达成了投资总额为7500万元的5万亩热带亚热带水果基地项目合作意向协议。
而这个“全国扶贫协作优势产业推介暨招商引资洽谈会”正是今年民革中央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达成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民革中央希望通过创设一个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企业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对接的服务性平台,探索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途径。
无独有偶。今年3月,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启动了“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积极探寻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落地支点”。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通过现场指导、结对帮扶、建立工作站点、签订服务协议等形式,把最新最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农民形象地说,专家“贴身”,科技“落地”。
一个个新生的社会服务品牌正在茁壮成长。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正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