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了第二场记者会,政协委员卞晋平、刘佳义、赖明、李东东围绕“政协委员谈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两项制度创新
重启“神仙会”,制定年度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刘佳义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政协围绕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起社会关注最多的是两个新制度:双周协商座谈会和年度协商计划。
“政协有一个通常的说法,叫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很多委员一年就开一次会。”刘佳义说:“针对这个情况,全国政协领导推出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每两周开一次,每次20多名委员,每年就可以给400多位政协委员提供说话、提意见的平台和机会。”
刘佳义介绍,双周协商座谈会从1950年开始就有了,也叫“神仙会”,基本精神是“三自、三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改革开放后这些精神也都继承到政协工作当中去,双周协商座谈会就是按照这个精神进行组织的。从去年10月开始,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已经举行了6次,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形势、住宅产业化、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等方面。
刘佳义说:“政协工作大家有一种说法‘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针对协商的随意性,决策的随意性,去年我们推出了另一项改革举措就是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经过中共中央批准,具有权威性,给中央提供决策参考。”
提升办理效果
提案空洞、“雷人”,部门相互推诿,都是办不好的原因
针对政协委员提案落实情况,有记者问为什么政府部门对很多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态度很好,但是效果不理想。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赖明说:“总体来讲,政府有关部门在办理委员们提案时的态度是好的,具体办理措施基本上是得力的。提案办不好或者效果不理想,这要客观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时候是委员的提案太宏观,理论上讲得很清楚,作为提案的办理单位,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所以我的态度非常好,但是你的东西太空,我的确做不了。有的提案本身就比较‘雷人’,比如有委员提出某某城市的名字太土了,需要更名,你无法说他不对,他有他思考问题的方法。”
“还有些提案的办理需要一定时间。比如大家关心的雾霾,雾霾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雾霾的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赖明说。
“不能否认有些提案的办理上存在政府部门相互推诿、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但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精神,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赖明说。
更多面向群众
用好新媒体,基层工作要加强
“过去协商渠道没有现在这么多,协商层次没有这么普遍。现在不仅政党间要协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基层组织都有一定的协商职能。现在在全社会协商的大背景下,协商更多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举例说,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要求都高了。政协委员也要使用好新媒体,通过提升传播能力让民众更好地了解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目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在中央层面做得非常好,但在基层还有一定的差距。”赖明说:“我也了解到有个别地方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主要看领导有没有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在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方面还要下很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