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陈心昭说,淮河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受季风影响,冷暖气团交替频繁,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50%-70%,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05。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江苏扬州流入长江,全长约
陈心昭就此提出八点建议。一是要加快淮河治理工程,全面完成1991年以来安排的19项治淮工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进一步治理淮河的目标任务,尽早对其他项目进行研究规划。确保完成治淮目标,使淮河流域防洪标准尽快达到规划要求,形成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二是要调整治淮思路,科学治水,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增加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在桐柏山和大别山区以修建地面水库为主,多修建一些高规格、安全性强的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在淮河南岸地区以修建地面塘、渠为主,拦蓄降水,分散开发地下水,解决农村灌溉和农民生活用水。对江淮分水岭地区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国土综合整治,岗地以种植经果林为主,坡地挖当家塘,塘下搞高产田;在淮北平原以利用地下水为主,发挥地下水的调蓄作用。开发地下水库能够解决地下水资源补给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发挥已有地下水供水系统的作用,合理调蓄水资源,控制水位持续下降,缓解地面沉降。在沿河低洼处实施“退地还河、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在行洪区、分洪道和滩涂地不允许种植高秆作物。三是要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作用。山区应锲而不舍地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源头抓起,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实施坡地退耕还林还草,逐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沿河低洼处应坚决施行退田还湖,发挥沿河湖泊调蓄水资源的功能。四是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搞好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水污染已使淮河部分水体丧失了资源的功能,淮河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河流。通过淮河零点行动以及对污水实行达标排放等措施,淮河水质有所好转,但未从根本上好转。要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下游统一行动。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减少农药、化肥等污染,防治面上污染。五是要把灾区重建与移民建镇和国土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改变过去一遇大水就要搬家的历史。与生态建设规划相结合,以人为本,逐步搬迁蓄洪区内的居民,真正将蓄洪区还原为湿地,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蓄洪区农民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失。六是要实施淮河入海河道工程。淮河洪水期间,正阳关以下洪水水位高于地面,因洪泽湖水入海不畅,导致湖水位居高不下,加剧了中下游的灾害损失。建议将淮河与洪泽湖分开,恢复淮河原有的造床功能,洪泽湖蓄水,淮河排洪,扩大淮河入江通道。七是要推进淮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进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规定,遵循价值规律,将承包、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制引入淮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的资产管理中,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建立治淮产业经济的资本运作体系,以水养水,盘活资产存量。八是要广纳良言、拓宽思路、实现淮河治理规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议成立非常设性的淮河治理规划论证专家组(。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地联系国内外、省内外与治理淮河有关的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在治淮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及时反映情况,通报信息;参与治理淮河规划的论证,对重大项目的决策提出建议,为我国的治淮方略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