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驰援舟曲


作者小档案:韦 忠,男,汉族,1967年9月出生,工程师,2005年底加入九三学社,现任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陇南一级站科长,九三学社陇南市支社秘书。2008年汶川地震时参加陇南地区的抗震救灾工作,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得到汛情 赶赴舟曲

8月8日凌晨3时许,我被电话铃声惊醒,同事说舟曲发生滑坡,渡江了,并淹没了舟曲县城,请迅速到值班室来。我下意识的判断,肯定是我们下属的两个监测预警点锁儿头或泄流坡出现了问题。到值班室以后,我和值班员一起联系两个点的情况,但始终联系不上,座机电话、手机都不通。又试探着打舟曲所有认识朋友的电话,1个、2个….,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但始终打不通。突然,一个期盼的信号响起来了,“嘟------、嘟------、嘟------、”舟曲林业局一个朋友的电话打通了,但对方说,黑灯瞎火的搞不清楚,到处是齐腰深的水。究竟发生了什么,哪里发生了滑坡说不上。接着,又有一个电话打通了,是我们下属站的谢站长:“到处都是水,原因不清楚,情况不知道”。之后就什么电话都打不通了。但从传来的信息看,舟曲被淹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分别向陇南市防汛办、武都区防汛办、省水保局及长江委水保局报告了汛情警报。

8日,我和站里主管领导赵书平赶往舟曲。8月8日本来是个好日子,昨天是立秋,晚上下了一点小雨,路上格外清新,沿途没有一点灾害的迹象。只有在进入舟曲边境两河口时有许多执勤警察阻拦,才感觉有些紧张气氛。好说歹说,总算放行了。距离舟曲4公里处是我们怀疑的第一个点,泄流坡大滑坡。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个滑坡,在上世纪90年代曾发生过渡江事件,也淹没了舟曲。但到了以后,没有发现任何活动迹象,我们的心也放下了一些,因为这是悬在武都城头上的一把利剑,一旦下来,非常危险。我们到站上查询了昨晚的实时雨量,四个半小时仅5.6mm,太小了。再往前走,就要进入舟曲了,依然如故,路面异常干净,两面沟道也没发现昨晚有灾害的迹象。

小小舟曲 满目疮痍

11时许,绕过剪刀湾,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小小的舟曲,城区的主要街道满是淤泥,新修的白龙江大桥已被淤埋,不见了踪影。道路两旁停了数十辆救灾车辆,来来往往的人满身淤泥,间或也有哭泣的人相互搀扶着走过。再往前走已经无路了,问了行人,他说需淌水绕山进入。我们只好卷起裤脚,顶着前面人的脊背缓缓向前爬行。一路上,熟悉的舟曲已经变得不敢相信了。走了20多分钟,便到了受灾的沟道。

舟曲城有五条主要沟道、从东向西是罗家峪、三眼峪、硝水沟、老鸦沟和寨子沟。硝水沟、老鸦沟相对较小,其余均在10平方公里以上。在城区段都是很小的沟道,沟道过马路时大都以涵洞穿过,进入白龙江,最宽也就是4-5米。而眼前的罗家峪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从上向下已经被泥石流撕开了一条宽约30-40米的河道,以前熟悉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沟道里布满了巨石和淤泥,两侧的房屋或者倾斜或者已经被泥石流削去了一大半,房间里塞满了淤泥。一座房屋二层被削去一半后,墙上悬挂的大红中国结格外醒目。墙下相对干燥处有数个用裹尸袋包着的尸体,再往前走几具尸体来不及装袋,仅用塑料袋勉强盖住。我们卷起裤脚,用了十几分钟总算勉强过了罗家峪。

三眼峪是舟曲城区最大的一条沟道,面积约25平方公里。去年就是这个时候我来过,还在沟里农民开的一家农家乐吃过饭,当时优美的环境藏家可口的饭菜依然让人留恋。而今,放眼沟里,原前的三眼峪村、月圆村以及小学大部分已不见踪影,城中被泥石流拉开了一条百十米的口子,以前的地物已经无法辨认。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当地群众来来往往,正在积极救援,但脸上都充满了绝望。武都在“5.12”大地震的时候也是重灾区,但地震救援时大家总有一线希望,可能还有生还者,但泥石流则大不相同,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任何希望,抹去了一切生活的痕迹。有幸生还的人仅仅是住在边缘地带让泥石流堵在房子里的人,或者是出现奇迹。

没到过舟曲的人可能不知道这里以前的情况。舟曲被当地人叫做泉城,城中大大小小有多处泉水,三眼峪就有一小股泉水流淌。以前三眼峪在城区段仅仅是条4-5米宽的小溪沟,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没有水,沟道上面村民常搭些木板作为便桥来来往往。其上面的月圆村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城中的北城墙在此前仍然完好,沟道就从城墙下的涵洞中流过。所有人都不相信能够发生这样的灾害。就连我们这些专门从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的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编制规划 帮助同事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迅速调查灾害范围、评估堰塞湖对下游的危害程度、给长江委及省保局上报调查报告。

我们查看了城区淹没地段的情况,又爬到山对岸对城区全景进行勘察,同时对威胁城区的两个大型滑坡点做了巡查,并看望了舟曲水保局和二级站的同事们。由于水保局和二级站的办公楼均被淹没,所以舟曲的同事们现在无任何办公和居住场所。我们协助舟曲水保局的同事们找到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办公场所,准备了一些床和被褥,帮助他们安顿下来。因为还要向长江委上交报告,所以我们又连夜驱车返回了武都。

次日,我参加了国家水利部的救援队再次来到舟曲。救援队分为两个组,一个是堰塞湖处置组,另一个是应急规划编制组,我被编到应急规划编制组,主要任务是和长委水保局及设计院的同事们一道搞《舟曲城区重点山洪泥石流沟道应急防治规划》。我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高温、缺电(几台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均被烧掉)、时间紧、任务重、资料缺乏的困难,逐一勘察了舟曲城区附近的几条重点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加班加点,熬了数个通宵,历时8天,向水利部提交了《舟曲城区重点山洪泥石流沟道应急防治规划报告》及其实施意见。之后又利用两天时间拿出了《舟曲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初稿。我主要负责所有图件的绘制和应急防灾避灾方案的制定。为了使方案及图件更加符合实际,利用吃饭后略作休息的时间,我走遍城区的小街小巷,看地形、路线,优化方案。

在此期间,我有幸与水利部陈雷部长三次接触,对于地处偏远山区的我来说,确实非常荣幸。第一次是8月15日,我正在办公室绘图,突然水利部规计司的张处长过来说,“瓦厂桥下游发生了滑坡险情,你们谁知道情况,部长马上要”,我说:“我这儿有些基本情况”,随即迅速在电脑上打开了地形图和该处滑坡的调查报告,抱着电脑,来到了旁边部长们的房间。长江委的领导向陈部长介绍了我,随即陈部长伏下身子听我给他介绍该滑坡的情况。随后,他要求我们迅速到现场查明情况。我和长江委肖局长迅速驱车到山上勘察,并将结果报告了部长。事后才知道,此事是救援部队发现该滑坡边缘有新裂缝,他们判断有危险,就直接报告了指挥部,指挥部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情况上报到了部长。省水利厅在下午根据我们的报告,撤销了预案的执行。第二次见部长是在规划协调会上,我们组给部长单独汇报了规划工作的进展情况。记得会议是在晚上11点左右才开始,凌晨1点多结束。第三次见部长是在规划稿完成后正式报告会议上。水利部的陈部长和刘副部长都参加了会议,两位部长高度评价了我们的工作,同意了规划报告。特别是对我负责的图件及防灾避灾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规划编写完后,除了对规划稿利用一天多时间再进行详细完善外,相对前几天来说有了点闲暇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走访了舟曲水保局的同事们。看到同事们没有基本的办公条件,没有电脑,抄写文件很费劲,每天仅吃些方便面,啃救灾干粮,我就给我们的单位领导打了电话,要求从武都买些新鲜蔬菜、肉,并购置一台电脑和打印机。第二天,蔬菜、肉和电脑就送到了舟曲水保局的同事们手中。

8月19日晚,我结束了在舟曲的工作返回武都。(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