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使得交通不便的乡村病人在急病救治方面尤其困难。”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米烈汉对此深有感触。
米烈汉说,我国每年因为各类突发事件死伤人数在数1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死于多发伤及复合伤。然而我国目前的急救医疗体系,尤其是院前急救系统十分薄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旦出现各类急、危、重症伤病员及各种突发性、灾难性事故,院前的医疗救援力量便备感不足。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和环环相扣的无缝隙连接的现场救治”新模式,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立体救援系统迫在眉睫。
米烈汉认为,城乡一体化立体医疗救援系统应由四大部分组成。一是是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及基层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急诊急救技能培训,重点放在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简易呼吸器的应用、农药中毒等的救治以及各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现场救护技术上,尽量做到在转运过程中能维持伤病员的生命支持,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当然还要进行考核,合格后由卫生局发上岗证书。二是对120急救系统进行联网,通过对现有急救服务网络的扩容,实施区域全覆盖。在偏僻的乡镇卫生院急诊室或值班室配置24小时有线电话、无线对讲机及GPS卫星定位终端装置或联网电脑,并与当地市急救中心或急救站的调度指挥系统连接。三是创建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ICU急救车可全天候地在各种条件下大范围的机动,将救命性的处理等延伸到事故现场,提高突发事件意外情况下伤员的救治率。此外,医院还要采用整体化治疗模式,保证全部救治过程在急诊室完成。四是加强装备建设也很重要。除常用急救药品、器械以外,每个乡镇医院、村卫生室至少应配备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简易吸痰器、气管插管镜、铲式担架、夹板、止血带与外伤急救包。同时各中心卫生院对现有救护车辆进行适当改造,增添氧气瓶等。当然还要在急救过程中强化统一调度,急救中心在收到伤病员呼救信号并获知伤病员基本情况后,根据就近、可及、专科、自愿等原则,借助120急救网络,了解伤病员的年龄、性别、致病原因、主要症状、执行急救任务的车牌号、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同时让医院做好准备,使伤病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并可实施快速的专家联网会诊,真正实现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