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何时才会出现第二个王选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近日重读王选的事迹,有一些新的感触。

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中国印刷技术的新纪元,其功绩已永载史册,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他选择做激光照排时,处境却近乎“窘迫”。首先遇到的是不解的目光:在王选所在的计算机研究领域,当时时髦的项目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的结构等等,对于很“独特”也很“超前”的激光照排,许多计算机同行说,“王选怎么去搞‘黑不溜秋’的印刷?”用王选自己的话说,“那时选择做激光照排,在计算机同行里是被人看不起的。”随之而来的还有质疑和嘲讽。在照排系统的研制中,王选打算大胆越过当时日本流行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流行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直接研制当时国内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当时我是无名小卒,别人根本不相信。”王选回忆说,“他们觉得这简直有点开玩笑,说你想搞‘第四代’,我还想搞‘第八代’呢!” 于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王选的想法被指斥为是“畅想曲”,是“天方夜谭”。

但是,经过18年“没有任何节假日,没有礼拜天,没有元旦,也没有大年初一”的历练,王选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判断,由他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让汉字印刷从此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

透过王选的科学历程,我们看到了王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宝贵品质。对不解、质疑甚至嘲讽,王选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直至成功。王选的成功令人起敬,而王选的遭遇却发人深思。创新很难,它需要超人的智慧,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为它挑战的是我们习以为常和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意味着要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意见提出质疑。创新不易,在创新的道路上,面对的不仅有和风细雨,更可能是雷电交加。在现实生活中,把敢于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看作“异类”,把富有个性者当成“不成熟”的现象还远非个例。创新首先迎来的可能不是鼓励、支持,而是打击甚至扼杀。要冲出重围,除非拥有“钢盔铁甲”,否则将遍体鳞伤。

王选最终成功突围,但倒在中途的创新者却有很多。距离王选创业的时代已过了几十年,看一看我们今天的现实,令人痛心的现象是,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国际一流,科研人员素质不凡,福利待遇比肩世界,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常说,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而人的创新活动又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今天,当我们强调培育创新意识,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重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创新者受到鼓励,失败者得到宽容,让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真正成为推动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

期待有一天,当第二个“王选”提出要搞“第四代”设想的时候,得到的会是鼓励的掌声,而不再是“要搞第八代”的揶揄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