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药养医”成了中国所有医院的生存之道。据估算,全国医院每年的药品加价获利收入达500亿元之多,而每年医药企业支出的“公关费”和“回扣”也有上百亿元,多数医药企业举步维艰。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脚步,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也走过了20多个春秋。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7月发布的1份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对医改的总体评价却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该《报告》认为,20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在公平性方面,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有病不求医已绝非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在全社会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在恶化。
九三学社中央今年向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交的1件提案认为,医疗服务提供者过度提供服务,是“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应该对公立医院进行“收入总量控制”。提案指出,由于医患之间信息天然的不对称,一些医院和医生除了正常提供服务外,还通过诱导患者的需求来获利,而现行政策对此几乎没有约束。如果控制了医院收入总量,即使医院逐利,也不可能超过该总量。医院难以从增加的收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会考虑通过控制成本来获利,这样会促使医院自觉控制成本。这件提案特别强调,政府要将医院收入总量控制目标作为硬约束,建立起严格的监督制度和奖优惩劣的激励机制,尤其要增大违规成本。如果发现某所医院突破了总量,一定要按照制度采取措施。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