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常委,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政协第八届四川省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四届四川省委主委,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华西医科大学校长杨光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5月6日22时15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79岁。
杨光华同志生于1927年4月,重庆人。1945年9月至1951年9月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病理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等职,1981年至1982年赴美国进修肿瘤病理学,1986年任华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他毕生致力于我国医学教育事业,专长于外科病理学特别是肿瘤病理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长期担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在国内较早地将电镜技术和免疫组化用于肿瘤病理诊断,并在淋巴瘤方面率先开展了分子病理学诊断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60多篇,多次获得部、省级教学科研奖励。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四川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和四川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还担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超微结构病理学》(美)、《国际外科病理学杂志》(美)、《现代诊断病理学年鉴》(香港)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杂志的编委以及北美华人生物科学学会和国际病理学会会员等多种学术职务。
1988年12月至1995年8月,杨光华同志担任华西医科大学校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分院院长,并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四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加了十余部医学论著及教材的编写。他参加主编的《中华外科病理学》,是国内目前内容最为全面和丰富的外科病理学专著。他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争取到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对学校的重大支持,为学校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受教育界同行的敬重和广大师生的爱戴。
杨光华同志于1956年11月加入九三学社。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并带领全省九三学社社员为四川省的改革发展身体力行,积极参政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加强九三学社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贯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与中共亲密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为巩固爱国统一战线,为九三学社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杨光华同志对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我国的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作风正派,严于律已,团结同志,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是深受尊敬的教育家。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中共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好同志,是四川省统一战线的一大损失,我们为此感到深切悲痛。我们悼念杨光华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进步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坚持中共领导,长期与中共同心同德、真诚合作的优良品格;学习他忠诚教育事业,以造就国家栋梁为己任,模范执教的敬业精神,为加快四川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