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周培源入选《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新华社1月10日播发的《永远的丰碑》第309期中,详细介绍了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的先进事迹。

周培源(1902―1993),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02年8月生于江苏宜兴。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后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28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在W·K·海森伯(heisenberg)教授指导下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1929年在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W·泡利(Pauli)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1929年回国以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其间于1936―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解放后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九三学社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周培源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

周培源从事高等教育工作60多年,学生遍及海内外,早期学生中有王竹溪、彭桓武、林家翘、胡宁等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书育人风格和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他自己的学识、见解和治学、做人之道等人格魅力,被人们称为“桃李满园的一代宗师”。

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周培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争取裁军和世界和平,为繁荣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赢得了国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敬仰,被人们赞之为科学家的表率和楷模,“和平老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

《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是新华社联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媒体,从去年2月1日起共同推出的。旨在充分展示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风采,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历史,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同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