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10月15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卢光琇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做《维护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的发言。卢光琇说,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反而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巨大。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前,中国城镇已经普及了小学和初中教育。但直到2004年,仍然有至少10%的农村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据调查,占总人口不到40%的城市人口获得了70%的教育投资,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二是高校招生存在不公平现象。高考招生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式,加剧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原已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如北京市高中毕业生数量只占全国的0.9%,而北大、清华在京招生名额却占总招生的13%和18%,群众反映强烈。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制造了教育不公平,且往往引发教育腐败。三是非义务教育费用超出一般家庭承受能力。近年来,大学的费用比1989年增加了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仅2.3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则更少。大学高昂的学费把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拒之门外。中学择校风愈演愈烈,为进重点学校而交赞助费,使许多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苦不堪言。四是不同教育阶段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国家对各阶段教育重视程度不同,各教育阶段经费投入相差很大,中央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的超过70%,投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不足30%;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平均公共教育经费之比为1:1:23,而美国为1:3:2。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过大!
卢光琇指出,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投入严重不足,经费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教育不公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到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但实际上直到2004年才达到3.27%,远低于世界平均5.1%的水平。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允许大中学提高收费标准,这是形成上学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重点校与非重点校教育投入的不均衡使不同人群难以获得平等的教育。二是贫富差距导致教育不公。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加大,贫富日益悬殊。在国家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财力和权力,由此形成弱势群体的不满,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三是改革滞后导致教育不公。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形势相比,教育改革明显滞后,一些政策、制度,如教育投资制度、重点(示范)中学制度以及高考中的某些政策,成为造成教育不公的制度性根源。四是教育乱收费导致教育不公。据中国《新闻周刊》披露,中国教育10年乱收费已达到 2000亿元人民币之多,而监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仅在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之间,全国共查出教育乱收费达16.9亿元。教育乱收费造就了新的教育接受特权,也滋生了教育腐败现象。
卢光琇认为,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一个社会不可能做到财富的绝对公平,但要尽力做到机会的公平。而教育公平则是机会公平的基础,因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卢光琇提出6点建议。一是要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教育经费,使之明显高于同期财政增长幅度,争取在一两年内实现财政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大量投入,形成公办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要调整教育投入结构,改革教育财政体制。要实行农村教育投入倾斜政策,尽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要改变中央教育投入在高等教育领域比重过大倾向,使之更多地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欠发达地区倾斜;要逐步上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从以县为主过渡到以省或设区市为主,并明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标准。三是要废除“重点校”、“示范校”制度。改变中学教育经费“重点倾斜”的做法,代之以按教育规模公平配置资源;采取措施鼓励中小学优秀教师向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流动,实现中小学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办学质量和工作业绩的做法,研究制定以“素质教育”为内容的全面考核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废除“重点校”、“示范校”制度。四是要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高考招生地域指标(特别是部属重点院校指标)的确定,不应以地方政府对学校的经济支持大小为依据,而应以该地区考生的数量和高考成绩为基础,尽可能做到使不同地区的考生具有基本平等的被录取机会。五是完善贫困生社会资助体系。我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占20%(至2005年底),虽然国家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但仍存在评定标准滞后、资金分配不均、资助力度有限、贷款门槛过高等问题,建议加大政府财政助困投入,建立普惠制社会救助机制,同时完善评定机制,积极倡导和发展各种民间教育救助方式,让贫穷学生都能上得起学。六是要建立教育管理社会参与制度。社会的参与和监督对保证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要探索建立有政府、学校、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等有关方面参与的教育评价与监督机制,对重大教育政策实行咨询和听证制度,对政策的实施实行监督制度,以遏制“乱收费”和教育腐败现象,保证教育公平。
当天上午共有12位常委和委员及1位地方政协主席代表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大会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主持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廖晖、刘延东、李贵鲜、张思卿、白立忱、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郝建秀、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徐匡迪、李兆焯、张怀西、李蒙、董建华、张梅颖,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会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