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刘伟:改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走体教结合之路


 

九三学社社员、方正乒乓球俱乐部总经理刘伟说,国家相关部门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体教结合的方针,希望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提高专业体育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为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教结合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中共十六大召开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后,特别是在2006年12月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对于体教结合方针的具体内涵更应该有与时俱进的理解。

刘伟认为,体教结合首先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学生与运动员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现实内涵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将体育教学与学校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将对竞技人才的培养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运动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从第一个层面来看,可以把它看作是冲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于体育教育的压迫,重新回归教育本源的具体措施。从第二个层面来看,实行体教结合,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对于运动员本身有百利而无一害。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竞技状态,有利于帮助运动员寻找最佳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运动员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第二,体教结合,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对于高校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高运动水平作用巨大。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对于带动基础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开展,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方正乒乓球俱乐部成立后的实践也证明,乒乓球运动在北大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对于体育的热情,使学校内体育运动发展的大环境更加良好,体育运动的氛围也更加良好,这一切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乒乓球队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三,体教结合的俱乐部模式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家体教结合方针的一次全新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有益的,效果是明显的。首先,体教结合的俱乐部模式的实施,能够从梯队建设的层面保持运动队的高水平。北大乒乓球俱乐部成立三年多以来,已经逐步建立了北大方正乒超参赛队、北京大学队、北大附中队、北大附小队这样一个完整的梯队层次,初步形成了一个可以向上流动的、有活力的建制。显然,这对于培养后备力量、选拔可造就人才、维持和提高俱乐部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体教结合的俱乐部模式的实施,为职业运动员的转型和再就业提供了条件,有利于缓解传统体制下国家所面临的运动员再就业难的压力,为社会的安定和谐作贡献。我们可以将一些原本从事这一专业的退役运动员聘请到俱乐部,从事具体的管理或者是教练工作,由于他们本身就是来自于相同的领域,对这一领域有感情,也很熟悉,开展起工作来就会比较顺手,也会比较用心,这样的现实对于俱乐部和退役运动员来说是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