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赖明:破解垃圾围城困境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持续增长势头。据2003年对全国660个城市统计,年清运城市生活垃圾1.46亿吨。据预测,至2010年城市人口将增达4.5亿,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达1.8亿吨。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约为50%,而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比例不到30%。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污染土地、浪费资源与能源,而且还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其所排放的大量的甲烷气体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此,垃圾处理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垃圾污染已经严重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产生和蔓延的重要源头和渠道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赖明认为,目前城市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垃圾处理水平低。从总体上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堆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垃圾处理技术单一。同时,城市垃圾处理投资水平长期过低,历史欠账大。二是垃圾收费政策未落实。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垃圾总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完善和提高,相应的处理费用显著增大;现有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虽然国家制定了垃圾收费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三是旧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生态恢复急需加强。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今后几年至十几年内将会填满而面临封场。旧垃圾堆放场面临对大气和水体的长期污染及填埋气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必须做安全处置。

赖明就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推进垃圾综合处理。在大城市或较大区域内,从垃圾收集转运、调配至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多元、统筹协调,逐步做到各取所需,发挥最大的综合效应。从一个垃圾处理场或者一个垃圾处理单元来看,通常处理对象以混合垃圾为主,采取经济合理的技术方式,首先实现水分和有机物的减量,然后通过高效的机械分选,尽可能实现可用物质的回收。在此基础上,高热值的焚烧,热能利用;有机质精制堆肥,优先用于园林绿化;填埋作为最终手段,最大程度地做到减量化、无机化和低水分。二是要在垃圾产生源头进行选择性分类收集。我国由于居民居住条件和环保意识的限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系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我国城市垃圾含水量较高,影响了垃圾处理效率。因此,可以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重点——可降解有机垃圾进行选择性分类收集,这些垃圾收集后集中处理,一方面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改善了处理后产品(如堆肥、沼气、饲料等)的品质,同时也延长了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减轻了垃圾渗滤液的污染负荷。三是要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进程。由于垃圾处理的公益性质,政府必须首先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的法规标准与激励政策,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有能力的企业承担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中转、处理、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服务,双方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鼓励国内外企业采取BOT方式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垃圾处理厂;鼓励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并以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运营方式,由专业机构经营管理城市垃圾处理厂,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