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陈心昭: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出席政协十届十四次常委会的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主委陈心昭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建立这样一个技术创新体系,是《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弄清几个问题:正确理解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在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他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陈心昭指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是由企业的性质和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首先,这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次,企业最大的特点是贴近市场,它最关心和了解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因此,研究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最后,研究开发需要大投入,企业能主动使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中有效地收回创新成本,并进行再创新。企业的主体地位,是指企业是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因此,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受益主体,同时又有加大投入和承担风险的责任。我国的研发投入不足,除了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外,多数企业不重视研发投入是重要的原因。据2005年我国500强企业中373家的统计数据,他们的投入都不到销售收入的1%,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达到3%左右。投入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一定要摆脱靠项目投放,靠政策扶持,靠优惠措施的依赖心态,要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政府今后肯定会加大科技投入,但只是起引导作用。不能企业创新,政府埋单;更不能利用国家为支持自主创新出台的政策,将生产性支出转报为研发投入,骗取优惠。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上实现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并鼓励个人、团体等社会资本进行研发投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要同时并举、有机结合。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组合和侧重点不同,并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步演进。一般地说,企业初创时,主要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辅以必要的集成创新;发展到成长阶段,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则有条件演进为以集成创新为主,辅以必要的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当企业发展到具有较强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时,则应在大力推行集成创新的同时加强原始创新。实力很强、行业领头羊的大企业,应当积极发展战略性的高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品牌。不能以规模大小来确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的发明专利65%是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中一支十分活跃的重要力量,他们中大多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起家,有“绝招”“绝活”,赖以生存和发展。政府要为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他们中将会产生明天的惠普、微软、联想、华为。企业家是落实主体作用的关键。企业创新靠的是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而最关键的就是带头人。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如果他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就会动员企业内外各种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我们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中,都能看到他们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些企业家虽各有个性,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他们有战略眼光,敏锐洞察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他们有自主自强的精神,开拓创新的魄力,又有爱才用才的能力,使企业始终处在创新的最前沿。重视这样一支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并为他们提供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意义不亚于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甚至更为重要。
  陈心昭认为,产学研相结合是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举措和经验总结。我国企业人才短缺,科技资源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结合尤为重要。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56%,大中型企业也仅占0.71%,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而我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已经具备了比较充足的技术条件和潜力,同时不断涌现原始创新成果。产学研没有结合好,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现在强调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那么高校与科研院所干什么?是不是被边缘化了?当然不是。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灵活的机制,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有可投入的资金,有创新成果应用的急切愿望和条件。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是无事可做了,而是更有用武之地。千千万万创新型企业崛起之时,就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大有作为之日。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创新的需求,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新技术,通过企业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和技术前沿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产学研结合应在自主创新中全方位得到体现。原始创新以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知识为目的,为技术创新提供不竭源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原始创新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对于集成创新,不可理解为若干种新技术的“捆绑”,而是要以获取知识产权为基点,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和集成,创造新的自主品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再创新”。在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产学研结合要向深度发展。除了现有的委托开发、联合开发、成果转让与转化、人才合作等形式外,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设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在高校设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使产学研结合点前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以人才、智力和技术为要素,企业以资金、设备为要素,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高新技术经济实体,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深度合作。
  陈心昭强调,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政府是主导。政府的作用表现为科学制订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制定实施政策,统筹协调关系,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等。为实施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发布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等十个方面提出了60条措施,令人振奋。好政策重在贯彻落实。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预期效果;同时,要建立与政策实施相配套的管理监督机制,以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