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近现代建筑文物保护不容忽视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茅玉麟和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农林委员会副主任黄鸿翔认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格。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上世纪50~60年代、“文革”时期,以及现在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不可互相替代。当然,古代建筑由于遗存量较少而更为珍贵。但是近现代建筑如果不加以保护,同样也会在当前的建设大潮中很快消失。从古到今,建筑物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根完整链条,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发生了断失,是对不起子孙后代的。

茅玉麟和黄鸿翔指出,一些城市对近现代建筑基本上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保护措施。一大批在某个历史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物不断地被拆除。比如,改革开放以前,北京市8层以上的板状高层建筑总共只有3幢:工会大楼、北师大主楼和水产部大楼(现在的商业部大楼),群众戏称为北京市的三片饼干。这三幢建筑应该算是标志性建筑了吧,但是现在已经被拆掉了两幢。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旧主楼也被拆除了。这是一幢建于日伪占领时期的高标准日式建筑,在北京极为少见。据说是为日本天皇准备来华而建设的居停场所。解放前,出了西直门一直到中关村,这是途中唯一的一幢楼房,许多老北京人至今印象犹深。该建筑保留完好,虽历时60余年,依旧十分牢固,连门窗都保持原样没有任何变形。这幢建筑的被拆除,北京市存留的日伪时期的高档建筑就完全消失了,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就此不再完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令人担忧的是,在当前建设大潮的冲击下,如果再不紧急采取措施,一大批类似的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还将被继续拆除。

茅玉麟和黄鸿翔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好近现代建筑文物。一是要组织专家对现存的近现代重要建筑进行评估,确定为国家级、市级、区级的不同级别保护对象;二是迅速制订近现代建筑文物的保护管理办法,对这些建筑的使用、修理与改造做出明确的规定,防止这些重要近现代建筑文物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