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适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加快发展老龄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增长进入低生育水平的阶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然而,我国人口发展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也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既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由此看来,我们在正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所带来各种矛盾的同时,还必须要看到老年人规模的增加也为老龄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口环境。据估计,在中国今后50年里,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将给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的消费市场人群结构带来巨大变化,客观上增加了市场对老年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也为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加快现阶段老龄产业发展,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存质量,切实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广大老年人,为构建新时期不同利益群体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二是有利于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10年,仅退休金一项就将达到8383亿元,2020年更是将达到28145亿元。培育老年消费市场是拉动国内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是有利于推动老龄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根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市场需求大约为6000亿元,而当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总价值不足1000亿元,足以反映老龄市场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由此也从一个侧面表明,21世纪中国老龄产业将是一个朝阳产业,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九三学社中央经过调研后发现,现阶段老龄产业发展所面临四个突出问题。第一,缺少政策扶持。第二,企业缺少对老龄产业发展规律性的把握。相当多的企业误解了老龄产业的真实内涵,有的则盲目跟风,如现在为老年人所开发的一些保健品就是如此,没有合理制定发展计划,也缺少对老年人消费特点的把握;有的则迟迟观望,错失发展良机。第三,老龄产业发展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目前,老年消费市场的产品或者服务开发不足,老龄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现有的老龄产业市场呈现着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开发严重滞后的不足。仅以北京市养老服务业为例,截至到2005年初,北京现有的养老设施是313家,而北京市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00万,这些养老设施对于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第四,老年人的购买力水平、消费习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龄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转型时期的老年人购买力水平相对比较低,这种状况的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龄产业市场交易的活跃。此外,老年人消费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定位于温饱型消费,消费比较理智,对老龄商品价格相对比较敏感,在各年龄结构人群中,一般不会动用信贷等筹资手段来购买商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老龄产业产品或者服务的开发以及营销。

针对存在问题,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全方位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把老龄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列入国家扶持合叶目录;制定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龄产业;建立全国统一的老龄产业鉴定、评估与考核管理机构;简化与老龄产业发展相关的项目立项与审批手续,吸引大批致力于老龄产业发展的企业投资这一新兴产业。第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老龄产业发展资金,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不断增加政府公共财政对老龄产业发展的投入,并确保投入资金的按比例增加;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形成有效的投资收益机制;设立老龄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由财政、发改、民政等部门负责运作全国性的老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此基金为政府引导性专项基金,旨在鼓励与扶持我国老龄产业的长期发展。第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重点做好老龄产业中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国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中长期老龄产业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老龄产业发展相关的行业标准以及服务规范;制定老龄产业发展的各种保障措施。第四,政府、学界和企业紧密协作,加强老龄产业决策和管理科学研究。重视老龄产业的跨学科研究;建立老龄产业科学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