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黄润秋荣获200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委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黄润秋专长地质工程及土木(岩土)工程,尤其擅长大型工程地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重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是我国这一领域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工程地质学学科领域,黄润秋创造性地提出并倡导了系统工程地质学学术思想,系统地提出并完善了复杂岩体中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理论及应用体系、灾害地质过程的全过程模拟理论等创新性学术思想,在结合重大工程实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计算机数值模拟在地质灾害领域应用的青年科学家,黄润秋提出并建立了崩滑地质灾害全过程动态模拟的数学-力学理论,采用基于弹塑性、粘弹塑性-损伤有限单元法的小变形计算和基于离散单元大变形及运动过程计算相藕合的分析方法, 模拟地质体变形(位移)、破裂、乃至运动的全过程。这一成果提高了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可靠性,为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体现了现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特色。并在崩滑地质灾害研究中获得成功应用,达到当前的国际先进、部分领先水平。黄润秋先后主持和参与过我国西部30余项重大水电、交通建设工程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和技术咨询,包括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虎跳峡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官地水电站、岷江紫坪铺水电站、太平绎水电站、黄河龙羊峡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大柳树水电站、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天生桥水电站、澜沧江小湾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九寨-黄龙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攀枝花机场、西藏灵芝机场;国道108线(广北、广南、绵广、雅攀段)、213线(都汶段)、318线(川藏线)、沪蓉高速(成南段);渝怀铁路、遂愉铁路、南昆铁路、宝成复线、攀枝花露天矿、广州地铁、成都地铁等。同时,还主持和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高层次项目近20项。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工程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中,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黄润秋出版学术专著8部(包括合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他在1995年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入选首批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1993年,黄润秋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当时我国自己培养的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多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黄润秋现已培养和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50余名。他的教学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成都市教坛十大明星。黄润秋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地参政议政,把爱国爱民的思想、为国效力的情结体现于各项工作之中。他在学校长期担任中层领导干部,先后在5个系(处)级部门的正处级岗位上任过职,2001年在新组建的成都理工大学任副校长。工作中,黄润秋善于团结同事,待人热情诚恳,虚心听取意见,发挥集体智慧,抓工作具体而不浮于表面,表现出突出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很强的协调能力。黄润秋在管理工作中作风踏实,态度严谨,思路清晰且具有创造性,效率很高。在他所任过职的每个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颁奖大会。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中央及首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专家和代表300多人出席颁奖大会。陈至立、路甬祥等和捐款人代表一起向2位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42位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21位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杰出科技工作者颁奖。
据了解,今年是何梁何利基金成立第13年,也是该项基金伴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实施新评选章程的第一年。修订后的新评选章程规定并完善了“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大奖项的评选标准。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是基金科技大奖。原章程规定“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著,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多位毕生奉献科技进步事业、贡献卓著的老一辈科学家获此殊荣。新章程保留了上述规定,同时确定“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还将授予在科学技术前沿作出重大科技突破、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以及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实现我国民族产业居于当今世界前列者。从而使基金评选标准进一步向国际规范靠拢,更加贴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为我国科研一线的杰出拔尖人才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今年获奖科学家总体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2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71.4%,21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的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85.7%。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较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2位获奖人,获得专利297项,其中发明专利156项,占52.5%,“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21位获奖人,获得专利278项,平均每人13.2项,比去年有所提高,且60%以上是发明专利。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于1994年3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是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设奖,是我国国家科技奖励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