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风力发电项目,甘肃的职业教育学校应该敏锐地跟进,比如安排老师跟随最早的项目,从机组安装、调试、启动、维修各个环节摸个透,在学校同步开设风力发电专业,等这个项目大面积推广的时候,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就已经跟上去了。”曾任甘肃省轻工业厅副厅长的赵俊喜欢从产业的角度谈职业教育。
赵俊是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主委,同时担任甘肃中华职教社主任,长期关注职业教育。今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教育面临考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规模小,底子薄,危机之下如何过关,赵俊认为,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也有优势,关键是怎样发掘。
在赵俊的眼里,西部发展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抓住政策形势、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机遇,没有机遇也要创造机遇。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民可以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给涉农专业职业学校和农村地区职业学校带来了机遇,他们可以培养农场主,将来的新型农民中一部分将成为农场主。”赵俊说。
据赵俊调查了解,广东等沿海省份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保姆的需求量很大,时常在甘肃等地组织招聘保姆。“如果单纯从劳动力输出的角度看问题很简单,但如果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则还有更好的办法。”赵俊给出的办法是,甘肃省的岷县素有“当归之乡”的美誉,当地的中药材全国有名;同时,岷县每年又有大量的劳务输出,包括去沿海当保姆的人数不少。这便是当地的职业教育学校的机会,职业学校可以开设家政专业,突出地方特色,培养懂得基本中医药保健知识的保姆。这些保姆毕业后可携带当地生产的地道的当归等中药材“南下”求职。很多老年家庭雇用保姆就是要照料老人健康生活,懂中医保健便拥有了极强的竞争力。同时可有力推广地方特色,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赵俊用同样的逻辑把甘肃定西等地的马铃薯与职业学校培养厨师联系起来:如果当地的职业学校培养出结合当地的马铃薯特点做得出近百种菜的厨师,把这些厨师输出到全国各地,这些厨师反过来又要求饭馆用定西的马铃薯作为制菜原料,则不仅发展了职业教育,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
“保姆和厨师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这一方面需要职业学校敏锐地培养出有特色、有特长的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的远见、鼓励和支持。”赵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