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I(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是一种分子伴侣,它能帮助多肽链折叠成正确的三维结构,从而形成功能蛋白。可是PDI作为分子伴侣的“身份”,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人们认可的,最先帮助它获得此种“身份”的,是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的王志珍。
站在讲台上的王志珍显得精练而能干,同时透着知识女性的优雅和自信。讲起自己的研究,她的话语既有学者的严谨,也不乏生动活泼。在PDI发现之后,国外有专家根据酶和分子伴侣的以下三点区别:1.酶催化共价反应,而分子伴侣催化非共价反应2. 酶只需少量即可起作用,而分子伴侣需较多量才可以起作用3. 酶对生化反应只会起加速作用,而分子伴侣则可能起加速作用或减缓作用,认为PDI只有酶的作用,而不能称之为分子伴侣。王志珍和她的课题组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PDI有两只手在协同作用,除了我们看见的那只手在起酶的作用外,它还有一只手在起分子伴侣的作用。当时该专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他的文章也发在权威杂志上,要质疑他,除了勇气外,更需要拿出切实的实验和数据来说话。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王志珍用了一个非常绝妙的实验,她选用没有二硫键的GAPDH(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作为底物,使PDI的酶作用无用武之地,那么如果PDI仍能帮助GAPDH复性,只能说明它起的是分子伴侣作用。 实验很成功,在没有加入PDI的情况下,GAPDH只有2%的自复性,加入PDI后提高到了20%。相关文章很快得到了发表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但是王志珍院士并没有就此满足,她带领她的课题组继续在PDI的分子伴侣功能研究上走了下去。接下来她们选用了比GAPDH更具生理活性的蛇毒蛋白为底物,除了加入正常PDI,还加上了一些经过了修饰的已“堵住”与二硫键反应的活性位点的MPDI。 实验证明加入了95%MPDI和5%PDI后,蛇毒蛋白的复性甚至比加入同量的100%PDI还要好。这次研究同样得到了相关领域科研者的大力认可。而且后来国外一些同行的研究也一再证明了PDI的分子伴侣功能。王志珍说:“我们当时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反对权威,好在结果证明我们的确是对了,这是令我感到很欣慰。”
除了以上成就,王志珍还讲述了她在科研领域中的其它一些成就。而对青年学子如何成为一个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她也给出了殷切教导,如不盲从别人,带着质疑的眼光看文献;要摆脱大学中学知识的模式,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创新精神,能产生有新意的idea并设计实验思路; 在科研生活中须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时要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短短的90分钟内,师生们不仅分享了王志珍的学术成果,也领会到了她作为大师所具有的科研精神和对青年学子的关爱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