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中共中央统战部向党外人士通报青藏铁路建设情况陈抗甫常务副主席参加通报会


 

7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率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来到铁道部,邀请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通报青藏铁路建设和中共十六大以来全国铁路工作情况。九三学社中央常务主席陈抗甫参加通报会。

刘延东在通报会上指出,建设青藏铁路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大举措。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和创举。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一向非常关心铁路建设,1995年,曾经视察京九铁路,为京九铁路的建设以及如何利用铁路推动中部崛起建言献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刘志军部长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介绍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和铁路建设的总体情况,使我们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势,对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铁路系统取得的重大成绩有了深刻了解。我们感到振奋、感到鼓舞、感到自豪。刘延东说,青藏铁路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是我国继神舟六号、三峡工程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项伟大创举,是我国铁路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青藏铁路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是藏族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我们勤劳致富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青藏铁路的建成和通车,凝聚着10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心血。他们在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以惊人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超越极限,在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刘延东指出,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是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铁道部确立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铁路员工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在铁路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大规模铁路建设已经全面展开,自主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五次大提速,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力保障。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迎来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我国铁路发展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刘志军通报了胡锦涛总书记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考察青藏铁路、听取铁路工作汇报的情况。他说,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考察青藏铁路、听取铁路工作汇报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经验,明确提出了管好、用好青藏铁路的要求。同时,多次深刻阐述了铁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加快铁路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新世纪新阶段铁路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刘志军深有感触地说,在胡锦涛总书记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和考察青藏铁路的活动中,我们不仅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而且深深地被胡锦涛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所教育和激励。刘志军说,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8%。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占线路总长的84%,其中,海拔最高点为5072米。2002年5月27日,在格拉段建设大规模展开的关键时刻,胡锦涛同志亲临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考察,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5年来,在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青藏两省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建设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积极开展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攻关,终于把这条钢铁大动脉胜利铺到拉萨,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刘志军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青藏铁路三期工程,即西宁至格尔木段改造工程情况。刘志军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战略任务,给铁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铁路肩负着双重历史使命:一是从根本上解决铁路“瓶颈”制约状况,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保障;二是充分发挥铁路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立足从根本上解决铁路“瓶颈”制约问题,我们提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思路,基本内涵是,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运力保证。经过3年多艰苦奋战,在关系我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四个重大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截至目前,已经批复可研的项目有101个,已开工90个。“十一五”,全国将新建铁路198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8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到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5万公里,比目前的7.5万公里增加2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初步建成快速客运网,基本建成大能力货运通道网络,一个发达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届时,中国铁路西部路网将大幅度扩展、中部路网进一步强化、东北路网进一步完善、东部路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近年来,铁路加快了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机车车辆技术原始创新。为发展重载运输,扩大运输能力,铁路自主研发了载重70吨的通用货车、载重80吨的运煤专用货车、载重100吨的矿石、钢铁专用货车,并批量生产。按照时速120公里的要求,铁路对既有货车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再过2年至3年,将完成货车车辆的新一轮更新换代。成功实现了机车车辆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全面引进核心技术、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国产化率和国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技术跨越等目标。目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在国内生产制造、使用中国品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700列动车组和1000余台大功率机车将陆续装备中国铁路。三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取得显著成绩。2004年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全面优化了客货开行方案,铁路货运能力和客运能力分别增长15%和18.5%。机车车辆的运用效率大幅提高。目前,京哈、京沪、京广、京九、陇海、浙赣等主要干线的客运机车牵引区段,平均达到905公里,比2002年延长了407公里;货物列车机车牵引区段平均达到519公里,比2002年延长了237公里。大力发展货物重载运输,在大秦线大量开行1万吨、2万吨级煤运重载列车。2002年大秦线完成煤炭运量1亿吨,达到了设计能力,2005年达到2.03亿吨,今年预计可以实现2.5亿吨煤炭运量目标,未来的目标是年运量达到4亿吨。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侯月等主要干线普遍开行了5000吨级重载列车。深入开展“多拉满载”活动,实行每列车多拉一辆车、每辆车多装一吨货的措施。2005年,货物列车平均总重达到3038吨,比2002年增加249吨,增长8.9%。3年来,在新线投产很少的情况下,较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实现了运量大幅度增长,全国铁路日均装车2002年为9.6万辆,2003年突破10万辆,2004年突破11万辆,2005年突破12万辆,今年上半年达到12.6万辆。2002年至2005年,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每年增长2亿吨,保证了关系国计民生重点物资的运输,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铁路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加快了铁路主辅分离和社会职能移交,精干运输主业;撤销了铁路分局,理顺运输企业管理体制;调整了运输生产力布局,提高铁路运输能力。2003年以来,对全国铁路生产力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运输站段数量由1526个减少到627个,减幅达58.9%。通过大规模调整,取得了三个重要成果:一是改变了过去机车车辆检修基地高度分散、 小作坊式检修的状况,为建设现代化检修基地创造了条件,保证了设备检修质量;二是改变了过去站段高度分散、过多分割运力资源的状况,使运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扩充了运输能力;三是改变了过去站段多、岗位多、用人多的状况,为优化劳动组织、深化运输主业减员增效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刘志军还从铁路担负着大量的公益性运输成本;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必须从国情和路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快铁路建设面临一些需要突破的难点等方面介绍了铁路下一步工作思路。

通报会后,大家观看了青藏铁路沙盘和图片展板。在沙盘前,刘志军详细介绍了青藏铁路地理位置、线路走向和建设情况,并通过图片介绍了青藏铁路冻土路基、雪水河大桥、拉萨站等重点工程。随后,大家来到铁道部运输调度指挥中心,通过CTC调度集中系统大屏幕了解青藏铁路列车实时运行情况。

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榕明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160余人参加通报会。据了解,8月5日至12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将组团视察青藏铁路,以期就青藏铁路沿线和青海、西藏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