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弭力:高度重视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王弭力在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书面发言中说,最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指导我国地质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决定》指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对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的准确阐述。

发言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一是总量丰富,种类很多,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58%,处于第53位,尤其是石油、天然气、铬、钾、铂、金刚石、铜、锰、富铁镍、铝土矿等更显不足。二是主要矿床规模小,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共生矿和伴生矿多,选冶困难。三是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协调。四是矿产资源供应形势严峻。目前我国95%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和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对矿产资源需求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应形势严峻。据国土资源部资料,到2010年,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多数将明显提高,石油将达到40%以上(2003年已达36.5%),铁矿石将由30%上升到45%以上,铬铁矿将由77.5%上升到90%,氧化铝将由29.7%上升到40%左右,铜将从47%上升到50%,钾肥仍将维持在80%以上。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例如,原油的需求量为3亿~3.5亿吨,铁矿石的需求量为4.5亿~5亿吨。铬、铜、锌、镍、铅、钨、锡、铂等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也将成倍增加。大宗矿产国内可供程度比现在还要降低,到2010年我国铬、钴、铂、钾盐和金刚石资源短缺严重,主要依靠进口;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镍、金、银、硫、硼需部分依靠进口;部分优势矿产如钨、锡、锑也因过度开发,资源耗竭速度加快,到2010年也将成为短缺矿产。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矿产资源储备和供应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和韩国,都建立了完备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其中美国更是耗资几十亿美元储备了多达93种矿产资源。我国是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有根本差别,世界局势很不安宁,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体系刻不容缓。

发言指出,为了缓解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紧张局面,实施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是惟一现实抉择。《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指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找矿力度,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面向社会需求,搞好统筹规划,超前部署和开展地质勘查。集中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地质储量。”这是缓解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海洋找矿、深部地质找矿尚未大规模开展,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要加大投入,大力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摸清家底,寻求替代资源,增加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也还有较大潜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在发达国家伴生金属的综合回收率平均在80%以上。矿产资源替代方面也有一定潜力。

发言提出六点建议。第一,尽快制定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实施全球资源战略,改善结构合理利用能源战略,因地制宜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战略,推进科技兴矿战略,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战略,对重点矿产资源实行储备战略。第二,加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政策性指导,充分发挥政策对经济发展中资源需求和利用的鼓励、限制和引导作用。强化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第三,大幅度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经费的投入,加强和加快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潜力评价,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成矿条件良好,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资源潜力较大,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深工作程度。第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的科技工作,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的科技含量。它可以改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向,减少矿产资源的使用量,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成本,从而缓解供需矛盾。第五,培养国民的资源危机感,建立节约资源和回收资源的社会规范,把节约、合理利用和回收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借鉴目前发达国家铁、铜、铝等大宗金属回收再利用量已达到消耗量30%~50%的经验。对我国来说,达到这样的比例意味着资源回收利用每年不仅可达数千万吨计,同时可以节约数量巨大的能源和极大地保护生态环境,并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资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第六,成立“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委员会”或“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联合工作组”,以协调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储备、开发、供应、财政、贷款、税收等工作。